返回

第一百五十六章 赵苏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六章 赵苏之争 (第2/3页)

演,后来连表演也失传了,只剩下了简单地随着鼓点扭动的简单动作。这里面有一个角色一直是整个表演中的主角,那就是孙悟空,当地人称作孙猴子。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必须有功夫,因为孙猴子活泼好动,所以设计了很多翻跟头,耍猴棍,眨眼睛,吐舌头,挠痒痒等戏剧动作。因为有很多危险动作,所以孙猴子的高跷一般做的较矮一些,每当表演开始,都是孙猴子和傻小子一起,两人手拿鞭炮,点燃后趁着噼噼啪啪的功夫,把拥挤的人群驱赶开,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方便高跷队的表演。

    王俊才小时候也非常迷恋高跷,经常跟着高跷队到处串场,小小年纪愣是缠着爷爷给他做了一副迷你高跷,他和小伙伴一起踩上高跷,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耍,那种乐趣是现在的孩子体验不到的。以前孩子多,大人管不过来,就计着小孩,自己愿怎么玩就怎么玩。小孩子又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所以敢于尝试一些危险的动作,即便碰破头磕破腿也在所不惜,好了照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再加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们的精力越来越多的落到了子女的学习上,不再让孩子学习或者从事这些危险的游戏和运动。慢慢的,这些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逐渐地消亡失传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日益衰弱,也与这种情况类似,不得不说实在令人惋惜。

    高跷表演一般在正月初六开始,这时亲戚该走的走完了,闲来无事,正好开始。苏新村里,从祖上传下来的,赵苏两家各组队伍,绝不掺和。两队先是各玩各的,玩着玩着就玩到一起开始比拼。由于场面宏大,一般的地方盛不开这么些人,所以比拼一般安排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苏新小学的操场面积不小,大约有五千个平方大小,足以容纳两三千人围观。

    每逢此时,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除了卧床不起的,几乎倾巢而出,都汇聚到操场上。由于操场就在公路边上,所以也有很多外村的前来观看。为了安全,大队部会组织民兵率领无数精壮的小伙子,站在内圈维持秩序。比拼开始,先是点燃鞭炮烟火,踢里哐啷震得人耳朵都聋了。等烟雾散尽,两支舞龙队分左右同时出场,他们先是快速地绕场一周,然后同时回到场地中央的香案处,首先拜祭老天爷,期盼他老人家多给人间带来风调雨顺,少给人们带来灾祸。拜完老天爷,再各自祭拜自己的老祖宗,让老祖宗保佑他的子孙多福多寿。接下来,两条龙相互点头后,正式开始较量起来,此时到了最热闹的部分,只见两条巨龙,上下翻飞,左右摇摆,就看谁翻得快,转得最持久。一般人的力量也就持续五分钟左右,何况龙头重达七八十斤,再有力量的壮汉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一般居中裁判的长者会吹响哨子,算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