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外出催款 (第3/3页)
对接贷款相关事宜。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联系了主管市领导,见面后汇报了酒精厂现今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反映了面临的困难和资金缺口,市领导认为俄罗斯停止进口酒精是不可抗力,责任不在刘立生,并决定从自己的基金中安排四百万支持酒精厂,刘立生万分感谢,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做好接下来的工作,争取让酒精厂再上台阶。
有了这一千四百万,热电项目的缺口解决了一大半,刘立生心差不多放到肚里了,还有一千一百万也不用着急付,可以组织精兵强将外出催款,把外面欠酒精厂的款项能要的都要回来。最后实在不行再向职工集资,这一步能不用就不用,毕竟大家手里都没有什么钱,而且集资这一行为有一定的政治风险,国家不是很支持。
接下来刘立生安排召开了清缴欠款全厂动员大会,组织非生产部门抽出骨干人员分成十个小组,分赴全国各地催款。王俊才和张洪亮被分到了西江组,他俩都是单身,简单收拾好衣物就出发了。去西江需要乘坐火车,厂子目前困难,规定去时只能坐硬座,回来如果要到钱则可以坐硬卧。两人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累的疲沓不堪,终于到了西江的省会昌南,休息了一晚,又转长途汽车经过了五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本次催款的目的地西江化工厂。西江化工原名九三五五工厂,前身是一家军工企业,八几年转为地方企业,生产化工产品,是酒精需求大户,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欠下江东酒精厂约五百万货款,现在由于企业效益下滑,虽正常运转,但也仅能勉力维持而已,情况和大多数国企一样,历史包袱沉重,三角债银行欠款压的工厂喘不过气来。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百万在九三五五厂的眼里还不是个事,关键是这个钱不可能白送出去,归还欠款就相当于白送。现在的钱款除了发工资,优先用到采购原材料上,一般是结清了上笔货款,再欠上这次的,总之要压一笔货款在手里,这是一个最为正常的运作模式,一旦不再供货,对不起这笔货款给不了了,永远就这么欠下去,谁也不知道什么气候能结清,估计到最后就变成了死账,再也要不回来了。有些企业流动资金太紧张,只好坑了这家坑那家,进货厂家不断的换,一般正常供货的厂家即使欠着一部分钱也不会着急催要的,来催款的都是些停止合作的厂家,彻底不准备再合作了才来催款的,王俊才这次来就碰上了另外两个厂家的催款人员,最长的一家来了都一个月了,一分钱也没要着,他俩看到后傻眼了,雄心万丈的来,难道要灰溜溜的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