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二章 褚嫔与皇帝问 (第3/3页)
“多亏这些年江左和岭南的开发,在海船打造上,我大秦已独步天下。”
五年光阴,曾经几乎隔绝于江左、更无讯息于中原的岭南,已经通过海洋和整个天下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整个交州,沿岸州郡,都通过海路联络江左甚至青徐,番禺已经成长为南方大港,得益于其南北沟通、货物中转的重要地位,甚至隐隐要超过江左吴郡和会稽郡。
而之前在东晋的版图上只是有,但基本上已经沦入地方豪强控制中的交趾郡、日南郡等,都已经逐渐有了汉人身影,往来的船帆连接着中原与天涯海角。
是真的天涯海角,因为朝廷也正式派遣兵马登陆朱崖(今海南),在此地设立朱崖郡,和设立在交州东部外海的夷洲郡成为朝廷在大海之上的两座桥头堡和重要中转码头。
这也意味着朱崖这座岛在为人所知、但游离于神州郡治之外这么多年之后,彻底为朝廷所掌控。
海贸的发展、人员的变迁,不单单引起了下南洋、寻矿产的潮流,而且也推动了海船的制造和发展。
海船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更适合远航的横帆船、适合快速行进的飞剪船,陆陆续续的都出现在了海面上。
造船技术的发展,让海洋不再变得可怕,杜英在青徐等地打造船只,能够用于南北贸易,而一旦有大战的需要,这些船只经过简单的改装就能够变成运兵船。
毕竟其体量摆在这里,以高句丽方面的小船,无论怎么打打闹闹,都难以在海上威胁到这些庞然大物。
因此高句丽无论怎么在辽东煽风点火,甚至有可能跑到幽州来反复横跳,杜英都不管他。
你从八方来,我就走海上一路去。
甚至这样的远洋横渡、千帆竞发,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和负担。
海商们眼馋高句丽的市场,也眼馋其地理地位,通过高句丽,显然能继续向东探索更多未知的海域。
褚嫔明白了杜英的意思,长叹道: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族,能在陛下的管理之下,完成向深海大洋的蜕变,简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