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武昌郡外的大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五章 武昌郡外的大船 (第2/3页)

下的存在。

    荆州,已然是桓温的基本盘。

    这一次桓温北伐,便是从襄阳北上。

    而就在这武昌郡的码头上,有一艘体型庞大的楼船,楼船上随着晚风飘扬的旗帜,却是一个“谢”字。

    谢家的船,出现在了桓温的地盘上,属实奇怪。

    不过想一想也能够释然。

    桓温现在和王谢两家之间虽然并不对付,甚至桓温也有隐隐割据荆州和巴蜀、自成一体的意思在,但是双方至少还没有撕破脸皮,桓温依旧还是晋朝的征西大将军。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桓温的麾下,并非没有谢家的人,甚至还多的是谢家的人。

    此次桓温北伐前锋,安西将军谢奕,便是谢家这一代的长子,谢安的兄长。

    而谢奕还是桓温的幕府司马,同时更是桓温年轻时候的死党兼狐朋狗友——追着桓温要一起喝酒,吓得桓温躲到老婆房里去的那种——更甚至桓温躲着不出,这家伙就在桓温家的会客堂拉着桓温家的老卒一起喝,美名其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

    能够在别人家的大堂上,拉着别人家的亲卫老卒,说堂堂驸马爷是一个“老兵”,足可见两人之间已经铁到了完全可以不将就礼数和身份地位的地步了。

    而当时的谢家,相比于有王导居中坐镇的王氏,还是差了很多,“王与马,共天下”,可不是“王谢与马”。归根结底,谢家无法找到一个能够和王家平起平坐的破局点。

    最终,这个破局点落在了桓温的身上。桓温和谢奕提携了谢家众多子弟,从而让谢家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成就,再加上王导之后,王氏也多少有点儿后继乏力,所以才给了谢家上位的机会。

    甚至于谢安的上位,也得益于谢奕以及背后桓温的鼎力相助。当然了,谢家子弟都算比较争气也是另一部分原因。

    只可惜王谢两家,终究不可能真的和桓温同流。

    桓温出身寒门,而王谢出身高贵。桓温执掌军旅,是“老兵”,而王谢执掌朝政,是“世家”,这其中自然就有了差距,也有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弥补的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