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价值上亿的画,拿下!(保底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3章 价值上亿的画,拿下!(保底二合一) (第2/3页)

因为原版几十年时间发黄变旧,还因漏雨原因造成画面局部损伤,而负责临摹工作的也是荣宝斋。

    除此之外荣宝斋还承担着创汇重任,除了友谊商店,在荣宝斋也可以用外汇或者外汇券买到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以及魏明的邻居吴作人等人的画作。

    魏明暂停了摩托车就是因为看到了吴作人老先生。

    老头也注意了魏明,赶紧对他招招手,魏明锁好车进了荣宝斋的大门,门口这个牌匾是郭沫若题写的,进去后还能看到启功、齐白石等人题字的牌匾。

    “小魏你怎么来琉璃厂了?”

    魏明晃了晃自己的手上的卷轴:“我来取画。”

    吴作人:“是那天借笔墨作的画?”

    “对。”

    吴作人来了兴趣:“我可以看看吗?”

    “就是我一个朋友画着玩的,不是专业画家。”魏明事先声明,然后才徐徐展开。

    吴老看了一眼就知道魏明不是在谦虚,确实不专业,看这落款是个女子。

    于是他道:“你萧阿姨擅长花卉,如果你这个朋友想要探讨可以找她聊聊。”

    “哎呀,这会不会太打扰了?”这可是个大机缘。

    吴老摆摆手:“我们都是退休的人了,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不碍事的。”

    魏明赶紧替朋友谢过。

    之后吴老被工作人员请到会客室用茶,魏明也得以走进这个艺术世界。

    眼睛所及的地方都是名人字画,而且每一个都耳熟能详,如雷贯耳。

    比如魏明喝茶时正对着的正是白石老人“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这是一个十八开的组画,分六个镜框挂在荣宝斋会客室墙上,每一幅并不大,只有32×26cm那么大。

    这种极品真是难得一见,尤其是凑近了看,那细节上的功夫惊为天人。

    吴老先生还给魏明介绍:“这几幅画应该是40年代画的,是齐老成熟时期的作品,非常珍贵,几乎每一幅里都有虫兽有花草,野趣怏然。”

    他家里有齐老的几幅画,但说实话,用心程度可不如这十八幅小画,这组画堪称白石老人同类作品里的巅峰之作,别看画幅小,小且细节一点不少,这难度才高呢。

    那这些画也有40来岁了,画幅小就是容易保养啊,现在看来一点都不显旧。

    魏明一开始重点那几条仿佛活过来的大虾,并和梅琳达在友谊商店买的作对比。

    魏明已经尽量给她挑好的了,但是跟眼前的依然没法比,估计梅琳达买的虾就是老爷子几分钟画成的,而眼前这副起码得十几分钟吧。

    此时魏明只后悔没带相机过来。

    看着看着他又注意到一幅葡萄,葡萄枝叶上还有一只蚂蚱。

    这幅画魏明觉得蚂蚱才是重点,感觉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那可怕的细节,葡萄就是个顺带的。

    不过这顺带的葡萄要是让雪姐看到了,怕是要把自己的《紫葡萄》撕了。

    魏明这边正欣赏着,一个伙计进来把账单递给吴老,他看了一眼表示没问题,然后签了字。

    他也是来买纸墨颜料的,东西已经选好了,都是上好的材料,不过不用付钱。

    因为他还有画在荣宝斋,这些花销都是直接从卖画的钱里扣掉的,然后约定一个时间结清,除了在荣宝斋花销的,还能剩下好大一部分。

    他们正要出去,又有人进来,两个伙计带着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男子。

    魏明注意到他们说的是法语,他们坐下后两个伙计开始给他们看画,不过那个法国人都不满意,其中还有吴作人的画。

    老头本来要走了,又重新坐下,想看看这位法国友人最终会选哪位画家的画,如果翻译不懂画的话,自己也可以帮忙翻译。

    他当初就是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的,所以法语他也懂一些,尤其是涉及艺术的专业词汇。

    这可是赚外汇的好机会,荣宝斋的经理伙计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拿出的都是精品。

    不过他还不满意,正当吴作人准备询问他的艺术偏好时,这个人高马大的法国佬盯上了墙上相框里那几幅齐白石花卉工笔草虫了。

    魏明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些挂在墙上的画也卖啊!

    是了是了,怎么可能不卖呢,自己隐约记得,这组画后来被一位港商收藏,并在二十多年后拍卖出了上亿的天价!

    而现在这组画的价格是1800美刀,相当于100美刀一幅,而且不单卖。

    按照单位面积,这个价格确实贵了,但毕竟是精品,魏明觉得梅琳达那几幅可不如这个,早知道荣宝斋有这等好东西还去什么友谊商店啊。

    魏明倒是很喜欢,不为它将来的天价,只为这是齐白石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擅长的类型,是真的好看啊,可惜手上没钱了。

    不过听到这个价格老外直接摇头,觉得太贵了,毕竟这些画每一幅都很小,而绘画作品的其中一个计价标准就是画幅。

    最后吴老出手,用一口流利的法语跟对方直接沟通,然后忽忽悠悠让他买了一幅自己的画,掏了200刀,挺大的一幅。

    就这一幅的分成,吴老两口子一年的笔墨纸砚花销都有了。

    所以说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又为国家创外汇了,吴老非常开心,两人走出荣宝斋,魏明问喜气洋洋的吴老是怎么来的。

    “坐公交车啊。”

    七十多岁的人也骑不动自行车了。

    魏明:“要不要我送您回去,我正好也要回家。”

    “那就麻烦小魏了。”吴老也不拒绝,摩托车还快一些。

    路上魏明特意骑得慢一些,省的把老爷子颠散了,同时也问了一些关于在荣宝斋卖画的事。

    “平时一个月能卖一幅就算不错了。”

    当然,他说的是荣宝斋一家,另外几大城市的友谊商店也能卖一些,每个月几百块收益轻轻松松,好的时候能上千,另外他的油画在国外价格更胜国画。

    “一般都是哪国人喜欢买咱们的国画啊?”

    “除了香港同胞外,就数日本人买的最多了,一是现在中日交流比较多,日本游客多,另外能够感受到国画意蕴的主要也是受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