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保底2更!) (第2/3页)
给你,你让我先看呗。”
老爷子嗤之以鼻:“就你那画能值几个钱啊,我连张大千的画都有,还稀罕那个。”
“你张大千的画前些年不是被烧了吗,都成灰儿了还说那个。”
被儿子说起这事儿钟惦棐内心一阵悲痛:“滚蛋,半小时后来拿,我就差个尾巴了。”
“好嘞!”阿城看了看表。
半小时后,他过来拿杂志,见老爷子在抹眼泪。
“啊,这么感人吗?魏明也开始走催泪路线了?”
钟惦棐:“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一些老朋友。”
搞文学的,谁还没几个知音呢,而且遗憾地没有挺过来的有不少。
他又道:“而且最后塑造的画面确实很令人动容。”
阿城接过杂志问:“你总说魏明的很有画面感,适合改编成电影,这部也是一样吗?”
钟惦棐:“是的,而且这篇如果改编成电影肯定会非常好看,说不定还能名留影史呢。”
~
刚刚看完这篇的谢进导演也是这么想的。
原本以为《牧马人》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放羊班》,更厉害的是这家伙为了一篇竟然还写了那么多优秀的歌曲!
现在谢进都有点后悔,不该那么着急启动《牧马人》的,他现在又很想拍《放羊班》了。
不过这次肯定不能再中途而废了,他的副导演黄蜀芹已经先一步去西北选景了,只能先好好拍《牧马人》,拍摄过程中请小魏来剧组指导指导,搞好关系,下部电影还拍他的。
哎呀,可自己还答应厂长拍完《牧马人》就拍《天云山传奇》来着。
要不再往后挪挪?
可是见过了《牧马人》《放羊班》这种聪明婉转的伤痕,再拍那种传统直给的伤痕,总感觉不是那个味,有种强行喊口号的生硬感,这种感觉在魏明的里几乎是看不到的,他的批判就显得很高级,而且批判中蕴含着大爱。
~
确实很高级啊!
阿城看完《放羊班的春天》有种强烈地想跟朋友们分享的冲动。
看完这篇他还想到了自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他们知青点就有知青被任命为农村小学教师,他们都称之为“孩子王”,他们的经历似乎也很有意思,值得一写。
之前只写过一些回忆文章和理论文章的阿城在这一刻突然也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不过拿着笔,对着纸稿,他有些无从下手,挠挠头,最后他还是拿出了画板,《放羊班的春天》里学生们把纸飞机扔出窗外的画面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准备把这一幕画下来。
……
火车离开京城没多久,魏明他们一家四口就都睡着了,魏明、老魏和许淑芬分别睡在上中下铺,魏红睡另一个下铺,这时都还没到保定呢。
而天还没全亮,太原就到了,下去了一个乘客,这个小空间里就只剩五个人了,也到了吃早饭的时间。
用餐车厢距离这里不远,不过许淑芬想着先消耗一下他们自带的食物,主要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