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魏明争夺战!(保底1更!) (第2/3页)
学生哄得团团转,于是他们回家后开始宣扬钟老师有多好,于是学生越来越多,后面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第二章叫“采蘑菇的小姑娘”,李晓林惊讶,怎么又是一首自己听过的儿歌?
难道是魏明听了这些歌,所以冒出了创作这样一篇音乐老师和小学生的故事?
结果看下去后发现,“采蘑菇的小姑娘”竟然是里男主角钟老师为一位失学女同学特意创作的。
这里没有标注是“引用”,那就只能是魏明这个作者自己原创的歌词!
李晓林继续看下去,《小草》《种太阳》,这两个章节里面的这两首歌竟然也都是里主角所创!
现在李晓林基本可以确定,最近听到的几首歌曲都是魏明创作的,应该是他为了写特意创作的副产物。
可是副产物竟然都这么厉害吗!
这个年轻人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啊!
关键还是写得好看,对于包括李晓林在内的不少人,音乐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钟老师,他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
所以他除了用碗罐模拟敲击乐器,还会用动物腿骨做骨笛,给学生们吹《送别》,等春天到了,还会用垂柳树枝的皮给每个同学制作一个口哨,还会带着学生们走进野外,倾听大自然的演奏。
生动有趣的描写让李晓林甚至开始动摇,音乐好像还真是挺有意思的,只是他们从没接触过有意思的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音乐主要是承担教育作用的。
虽然故事很轻松,但魏明没有忘记的这是一部伤痕文学,在轻松克制的主线故事下,还有钟老师为了保护古乐谱被下放的起因,还有跟他高山流水的好朋友俞老师因不堪受辱自杀,以及为了跟他划清界限,妻子带着孩子和他离婚等暗线巧妙地穿插其中,叫人笑着笑着就想哭。
高明,太高明了!
李晓林再次为魏明高超的叙事手法拍案叫好,有些编辑跟她默契地对视笑了笑,显然也是在看《放羊班》。
而有些编辑在看完《乔厂长后传》后夸了一句蒋子龙老辣的文笔后赶紧翻开了《放羊班》。
直到故事的最后一章,钟老师终于迎来了恢复名誉的一天,他带着同学们走在春天的田野间,看着一个个笑容洋溢的孩子,对于第一章的疑问“春天在哪里”,他终于有了答案。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但钟老师终究是要离开的,他把自己最宝贵的善意和对生活的态度留给了这群孩子,本该独自上路的他最终还是没忍住,带走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陈皮,从此他也不再是一个人了。
李晓林看到最后抹了抹因为幸福和满足而留下的眼泪。
“真好,真的!”
她感觉魏明在《牧马人》之后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
和那篇生猛新鲜的处女作《双驴记》相比,后期的《牧马人》和《放羊班》已经有些大师手笔了,中篇这一块他应该没什么对手了。
可惜这两篇是《当代》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