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封来自香港的信(保底2更求月票) (第2/3页)
,学校也愿意加快速度推进这个事,以后你的户口就落在北大了。”
也就是集体户口,除非什么时候他有属于自己的房产。
不过这会儿买房何其难,一是没合适的,寻找需要时间,二是钱也没存够,3000多块钱够买啥的。
“另外,准备一下复习功课,明年秋天图书馆系的函授班就要开了!”
魏明哀叹一声,能不能走后门啊,自己对那些歌曲影视剧记得贼清楚,可是数学公式是忘得一干二净了,看来只能暑假期间找小红给自己补补课了。
之后魏明接连进城跑了三天,毕竟北大太偏远,跑一个衙门就得一天时间,而且这还没办完,等寒假期间他回老家还有一道手续。
这也让魏明愈发渴望一辆高效率的代步工具,可以让他把可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比如阅读、上课、写作和女人这种更有意义的事。
~
“你想买摩托车啊!”正在维护爱车的刘文杰老司机惊叹了一句,写来钱这么快的吗!
“是啊,师父你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吗,用人民币。”
最后这句把老刘“找你那个红毛对象借外汇”的话堵死了。
他放下扳手道:“买那玩意儿可不容易,进口的要侨汇券和外汇,现在国产的基本都是供应给邮局和部队,尤其是邮局,好多都配上那个幸福250了,大红色特喜庆,你如果有这两方面的关系的话,倒是可以买一些淘汰货,然后换一些配件接着用。”
魏明倒是有部队的关系,还是空军的,不过这肯定挺难为人的,那不成挟恩自重了。
“就没别的途径吗?”
“那就非正规渠道呗,不过也得有南边的关系。”
比如柳如龙他姥爷,就是通过阿龙他爸搞来的那台铃木牌摩托,但现在阿龙他爸都进去了。
魏明叹了口气,那这样就只能等自己赚外汇了,所以还是回去写吧。
以后就算买房,外汇也会更有竞争力一些。
魏明最近看到一些相关报道,燕京城外流人员越来越多,78年一千七百多人,去年两千一百多人,都是以探亲、继承遗产等名义出国或去港、澳的归侨和侨眷,且多数未归。
这也就愈发凸显出《牧马人》正面引导的意义了,而魏明更关注他们走后留下的房产。
“等等!”
老刘突然想起一事。
“去年,就咱们不远的两个公社,四季青和中日友好公社派了些农民去日本交流种菜,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日本子的摩托车,我认识他们公社的人,回头可以帮你问问。”
“哎呀,那可太好了,师父你果然门路多啊!”
刘师傅摆摆手:“别抱太大希望,好东西谁舍得出手啊。”
“我就是求一个代步,破烂一些也没关系,能走就行,反正您帮我多打听,回头请您吃饭。”
随后魏明在图书馆泡到了将近五点钟,距离梅琳达离开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他得抓紧了。
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彪子过来给魏明送餐,顺便送来了一封来自魔都《故事会》的信。
然后彪子就跑去留学生的电视房里蹭起了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