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章 加印,再加印!(9/10求首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5章 加印,再加印!(9/10求首订!) (第2/3页)

,把魏明拉到一旁聊了起来。

    “现在反思文学当道,大家都在批判,而你这篇似乎有点反传统了,你的态度更温和,似乎不太符合当下主流语境。”

    魏明:“是的,我又写了一个不太典型的故事。”

    “又?”

    魏明解释道:“《双驴记》,哦,就是给《收获》的那篇,也是一篇有些不太一样的知青文。”

    “你说是根据你父母和这对夫妇的事迹改编的,这对夫妇有什么故事吗?”白舒荣问。

    不怪她不了解,严纪彤和王柏玲在国庆前夕才刚刚从巴西回国,关于他们的报道还不算多。

    等年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业巨头都会相继报道他们的事迹,然后才有张贤亮的那篇《灵与肉》。

    “这对夫妻是在西北搞优良猪种研究的,我最早听到王柏玲的名字是去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同时她还有一层华侨的身份……”

    “其实去年他们就收到了巴西的签证信函,全家五口人都被批准移居巴西。

    “因为和父母分开了三十年,他们决定全家去探亲

    “到了那边,父母家大业大,帮他们安排了好了一切,工作,教育,房子,全都不需要他们费心,甚至解决了绿卡。

    “他们一走就是一年,恐怕也没人觉得他们会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吃苦,但就在前不久,他们一家五口全部回国了。”

    “啊!”白舒荣惊讶道,现实中竟然真有许盛放这样的人?

    白舒荣准备稍后找来相关报道看一看,旋即又问:“那你父母和这对夫妇的经历也差不多吗?”

    “哦,我父亲倒是没有富豪亲爹,但他大伯在对岸,不过因为村民大都很善良,所以他倒是没怎么受罪,里许盛放和魏芬芳的爱情故事主要是取材于我父母,我母亲就是一个从川渝逃荒过来的女孩,被我奶奶收留后嫁给了我父亲,至今都还没找到那边的家人……”

    讲完故事创作的背景后,魏明问:“白编,需要我拿回去修改吗?”

    那边传阅的几个编辑小声嘀咕道“这还改啥啊,直接发!”

    白舒荣笑笑:“我这关完全没问题,主题非常好,这是时代需要的声音,你先回吧,等会儿我拿给负责人过目。”

    现在严文景虽然实际上行使主编职责,但却没有给他这个职务,对外称“负责人”。

    魏明点点头,跟众编辑告辞,白舒荣找到了严文景,其他几个编辑依然在讨论刚刚那个故事。

    “这个故事会火!”

    “我觉得会比《二牛》还火!”

    “肯定的啊,毕竟《牧马人》的题材优势太大了!”

    《二牛》说到底甚至可以归类为抗日,现在这个类型早就过气了。

    它能掀起这么大热度,全靠魏明新颖的写作手法和大胆老辣的文笔,以及众多评论家的捧场,其中北大发表的评论文章就不下十篇。

    这也是背靠北大的好处之一。

    当严文景读过全文后,他突然觉得之前对第三期13万册的首印量有些保守了。

    要不直接15万吧!

    而这时候《燕京文艺》首印都没这么多,他这是想要一举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