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眼界不同 (第2/3页)
基立刻反问:“那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河内兵?”
“这要看侍中想要什么了。”
贾诩收敛笑容:“河内、河东互为唇齿,如似兄弟。如若内争,势必为袁曹所破,也会失天下人望。不知侍中可愿听老夫些许浅薄之见?”
“文和先生但说无妨,若不是朝廷公卿才德不堪,我与仲祖父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赵基起身,抓木棍去挑营火上悬挂的陶罐,取下沸水给贾诩冲泡一碗热水。
贾诩抓一把炒熟的咸黄豆往嘴里送几枚,嚼着才说:“三省六部制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只适合陛下改制,不适合侍中与元明公提倡。待河内兵至,当联手破匈奴,战后废三省之制,或请出镇河东、太原。”
不去碰朝政,三省制度交给皇帝、公卿自己去玩。
这个制度其实对权臣很恶心,仅仅是门下省侍中决议一事,能让任何一个立志于‘录尚书事’的权臣恶心的发颤。
所以赵基这里推动三省制度,百官们洞悉运行逻辑后,基本没有反对的。
哪有这样自缚手脚的权臣?
不管赵基是出于什么目的推动这个三省制度,这个制度稳定后,获利最大的永远是皇帝。
贾诩说了两句话,却有很多贾诩个人的立场、态度。
不支持与河内兵开战,不要继续掌控朝廷,把朝廷这个包袱丢给喜欢凑热闹的张杨。
赵基缓缓点头,天子、旧日公卿、百官都在自己这里。
与河内兵联合作战打匈奴,不存在什么障碍。
所以真正的难点就一个,跟朝廷怎么分家。
经历过郎卫箭书一事后,消息在郎卫系统流传后,聪明的人肯定会主动跳走,免得惹火烧身。
天子、朝廷对河东人印象很差,大概率不会挽留,会轻装前去拥抱张杨与河内人。
有司马防在,很快就能组织一批河内虎贲。想着这些,赵基才反应过来,这个家伙入朝来的太快了。
没有张杨的支持,朝廷的征辟使者很难这么快找到司马防,司马防也很难通过盗匪滋生的轵关陉。
有司马防在,河内兵基本上就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
这两天的战斗,无异就是很好的催促信号。
哪怕很多中立的河内人,见匈奴人这么好打,也会积极响应,支持张杨出兵河东。
赵基思索片刻,就说:“人术业有专攻,我这两日忙于阵前杀敌,反倒忽略了河内人。若不是文和先生提醒,我性命危矣。”
就今天晚上的行为,已经上了伏完的死亡名单。
随即,赵基就问:“我愿出镇太原,为朝廷扫除匈奴之患。只是这三省制度,朝廷自决兴废。不知先生是想入朝辅政,还是留在西州?”
贾诩吃黄豆,端起木杯吹了吹,笑说:“入朝,就要与袁曹为敌。此二人急需立威,随天子入雒阳,张杨尚且自身难保,更别说是我这样人。”
没有杨家那样的镇世名望,又有鼓动凉州兵反戈一击的恶劣前科,世上没有比贾诩更好的鸡了。
他想立足朝廷,就要展现出足够的破坏力,让袁绍、曹操控制的朝廷心甘情愿请入朝中。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否则他这个董卓余孽,绝对会被愤怒的关东人砍成肉酱。
贾诩心平气和的模样,赵基也笑了笑:“还是文和先生看的明白。”
想到即将与朝廷分手,赵基又生出一些担忧。
朝廷的诏书,运用的好,能让自己身边充满叛徒。
只要出现一个人,那么人人自危,信任危机下,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