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老兵教习 (第3/3页)
赵基抓着酒杯旋着酒液,略略回忆:“最初时,只想家人平稳生活;后应募虎贲,能有报国之机,自舍命杀贼,入卫天子。再后来与仲祖父相认于乱军之中,才知国事艰难。”
“再之后,诛白波诸将,迫降宗贼卫氏、范氏。与匈奴屯卫氏庄园时,发觉卫氏金库,才知天下动乱的根源在哪里。”
赵基看向孙资:“我抢来锅灶,把饭做好送到公卿面前,他们竟然还要等我喂他们。先生也知道,公卿欲尽诛河东豪强、宗贼,遂逼反俘虏。河东各地豪强将有联合之势,形势危急,我这才举义声讨公卿。到了现在,我纵然有退避之心,可身后就是悬崖。”
展开合作的前提就在这里,是赵基有没有后退的余地。
若不认同这个观点,那彼此也就没什么深谈的必要了。
孙资缓缓点头:“诚如侍中所言,河东安危皆在侍中肩上。若为虚名而累,必处实祸之中。这已非侍中一人之事。”
他说着拱手:“仆此来,即是应梁道所邀,也是想面见侍中。如今卫氏金库一事即将传扬各方,各地大姓、富豪必然为群雄觊觎。仆之所虑,乃李郭贼军破河东后,顺汾水而上害我太原。来助侍中,也是为保我家乡安宁。”
遍及北方的大干旱,太原也不例外;比之各处,就是蝗灾轻一些。
相对来说更加富足一些,这足以招惹李傕郭汜发动远征。
真让他们击破赵基,重新虏获天子、朝廷,携天子北上,裹挟收编的俘虏,如蝗虫入境,太原就完了。
赵基听着缓缓点头,就说:“梁道兄今日能来,到时候先生就协助梁道兄处理诸多庶务。立有功勋,我也会表奏朝廷,由朝廷量才施用。”
“就依侍中。”
孙资起身施礼,又换了个拘谨的坐姿。
赵基就问:“我在棋局之中,先生在棋局之外,可有见教?”
孙资想到昨日赵基的演讲,就问:“昨日侍中与河东豪杰盟誓,可能收合河东豪杰之力?”
“所谓盟誓,我也是不得已为之,豪杰也是不得已顺从。”
赵基并不得意或感到耻辱,端起酒杯饮一口:“具体如何,还要看战场。若是兵败如山倒,情比金坚又能如何?我若督王师累破贼众,自能弥合裂痕,齐心共赴国难。”
“侍中明见,仆已无言再劝。”
孙资拱手:“此前就恐侍中阅历浅薄,为宗贼所诓骗。恐辜负梁道所请,特来相见。今知侍中明睿,再无忧虑。”
在警惕宗贼这个大立场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上来看。
可怎么区分宗贼与寒门、高第?
出仕朝廷的自然不是宗贼,这个还是很好辨认的。
不当郎官,不当个县令长,自然不算正经仕途。
县吏、郡吏、军吏之类,多少有些不算数。
所以孙资的中都孙氏,就介于宗贼与寒门之间,来回摇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