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探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六章 探班 (第2/3页)

们制作的那个情景喜剧,我虽然没看,可是也听一些朋友说起过。”

    “那您觉得怎么样?”

    “先不说别的,你能大胆的尝试新东西,只凭这一点,我就佩服你小子,换做别人根本不敢。”

    的确不敢,现在的国人循规蹈矩都习惯了,特别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小心翼翼的,始终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拍电视剧需要钱,可我们哪有钱,只能怎么省钱怎么来!”

    周陵听着,也是一声长叹:“是啊!钱,你们需要钱,咱们红楼剧组还不是一样需要钱!”

    虽然年后红楼顺利复拍,但是缺钱的窘境也依然在困扰着王福林等人,谁也不知道下一笔钱在哪里,只能抠抠搜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小易,问你件事!”

    易青见周陵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自然能猜到他想要问的是什么。

    “周老师,您是想说京影厂要拍的红楼梦吧?”

    周陵点头,苦笑道:“本来就有好些人不看好咱们剧组,现在京影厂也跟着凑热闹,人家有钱,而且请来的都是大明星,咱们剧组以后怕是要更难了!”

    易青前世就曾了解过,当京影厂宣布要拍摄电影版的《红楼梦》之后,就有人表示过要停拍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还罗列出一大堆理由,总之,面对这样的强敌,继续拍摄根本没有必要,再拍下去只能是浪费金钱。

    可最终的结果呢?

    电影版的《红楼梦》昙花一下,很快寂寂无声,而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却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最终一飞冲天,铸就经典。

    往后几十年,红楼题材的影视剧还出现了很多,可87版的《红楼梦》却从未被超越。

    哪怕到了易青重生的那个年代,红楼故事再度被翻拍,可只要将87版拿出来,照样会被爆成渣。

    很多人对此都存在疑惑,毕竟几十年之后的影视设备和制作手段越来越好,投资也越来越大,可为什么就是不能超越前作?为什么87版的《红楼梦》一直被奉为经典,而后来的一些拍摄,却成为众矢之的呢?

    易青作为过来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87版之所以成为经典,难以超越,不是因为某一个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使得其无法超越。

    首先就是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电视剧版被冠以87版的名号,但事实上并不是立项之后立马开拍的,而是请了一大批红学家组成了顾问团,以原著为蓝本,进行剧本的创作。

    王福林导演把握住了《红楼梦》的核心和关键,并没有跳出红楼文本,对剧本肆意篡改和加工,而是完全遵照原著去拍。

    即便是曹大大的红楼故事未完,剧本也是依据原稿前八十回对人物结局做了忠实原著的剧本创作。

    特别是87版《红楼梦》对于结局的重新创作,当属绝妙。

    续书里面的结局是贾宝玉去参加科考,贾家获得了赦免,家业重新振兴,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易青是很不喜欢的,看的时候简直如鲠在喉,因为他觉得最后贾家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87版的结局,凤姐的死,湘云沦为妓.女,以及最后贾宝玉走在白茫茫的荒原上,这些都是处理得极好的。

    王熙凤死的时候,愿望是回到金陵,然而她只是被草戈裹尸,弃之荒野了,这时候响起了陈丽唱的《聪明累》,伴随凤姐生前身后情状的交织,不免让人唏嘘。

    而后镜头切换到茫茫雪地荒原中,贾宝玉一身破烂紫蟒,踽踽独行。

    虽然凄凉,但是这才是真正忠于原著的改编,而89电影版却完全照搬续书,在层次上明显就落了下风。

    另外87版《红楼梦》剧组为了更好地遵循原著,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剧组还组成了一个二十人的红楼顾问团,专门在大局上把控,这些人有的是红学家,有的是建筑学家,有的是民俗学家,有的是当时分管相关领域的领导,可以说,他们是剧组的总掌舵人,从根本上保证了87版《红楼梦》的水准。

    为了更好地呈现书中描写的人、物、景,剧组不辞劳苦地全国各地选演员,不问身份背景,只要形象性格符合书中人物,都会想尽办法拉进剧组,这些演员在当时来说,籍籍无名,但最终因为一部《红楼梦》,互相成就,这在后世拍戏就要找大牌一线的影视圈,是不可能的事。

    剧组为了选最合适的景,也是全国各地辗转,而不是随便搭个摄影棚完事,为了给后代留下可供参考的实物,剧组最终花了在这个年代来说不菲的价钱,在河北某地落成了荣国府、大观园等建筑,直到几十年之后,依然在影响世人,这是后来拍完一部电视剧,就拆掉摄影棚的剧组不可能相比的。

    其次,正式开拍前的集中培训更是开了中国影视圈的先河,从最终成片的效果来看,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后来许多电视剧只要演员到位,一人一个剧本研究几天,或者干脆现场背,或直接弄个提词器,又或者直接让演员张嘴“1、2、3、4、5、6、7、8、9”的狂喷,这样就敢拍。

    87版《红楼梦》可不是这样的对待表演工作的,剧组的所有演员都是全国各地去找的,几乎所有人都不是科班出身。

    王福林导演这样决定,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可他依然坚持,只要是因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没有太多的套路。

    在演员招齐后,剧组也并没有急着分配角色,而是对这一群小演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培训,三年啊。

    后来的电视剧组,三个月有吗?

    三周有吗?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大牌,不到电视剧开拍前一秒,都不到场,甚至拍戏的时候,有一点儿不满意,直接走人,更有甚者,甚至连剧组都不来,全程靠抠图,仗着自己是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