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临西游 (第2/3页)
场工使唤,搬道具,架机器,什么都得干,而且,没有龙套演员的时候,他们立马画画装就上,一人多角色在西游剧组习以为常。
可正是杨婕导演和演员们忘我的付出,不计代价的奉献,才有了86版的《西游记》,可以说这是一代电视人血泪的结晶,拍摄之前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了,说它是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一点都不夸张。
再加上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没几年,物质精神生活都非常匮乏,电视机也不算普及,一家有电视一村人看,电视台也少,所以看节目基本没有选择性,是一播电视剧万人空巷的时代。
西游记又是老少皆宜的央视神话巨作,那年代过来的人基本没有不喜欢的,它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很难不成为经典。
易青能够参与进来,那是真的倍感荣幸。
可这样的一部经典,后来居然有喷子说86版《西游记》粗制滥造,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他们要是能粗制滥造出来一部这样的《西游记》,易青愿意跪在地上唱征服。
另外还有人说,希望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对86版《西游记》重新修图,让其变得精致,真正成为经典。
对于这种说法,易青的态度是:滚特么的蛋!
知道什么叫情怀吗?
杨婕导演后来拍的《西游记》续集倒是很精致,前世听说要播《西游记》续集的时候,易青也激动的很,当时他正在部队,夜里偷偷溜进部队阅览室看,结果从一开始,就感觉画风不对,果断弃剧了,为了这件事还背了一个处分。
怎么说呢?当时的拍摄条件确实大大提升,但最最重要的审美水准却严重退化。
86版《西游记》在当下科技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剧组只能死扣服装,道具,还有演员妆容,每一项都力求达到完美,到了续集,科技条件没问题了,可孙悟空、朱八戒那张脸,就跟打针打多,满脸玻尿酸,看着就肌肉僵硬。
还有妖魔鬼怪、神仙菩萨的造型,花里胡哨的杀马特。
动作设计更是烂到让人胃疼,跟港台武打片一样,动不动就飞起,镜头360°旋转凹造型。
更别提拖沓的剧情,特效滥用,还有糟糕的台词了。
简单讲,老版里面细心雕刻的高端审美、古典韵味、相得益彰的配乐,续集通通不见。
举个例子,老版的主题曲唱出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高端大气上档次。
续集呢?
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
易青听着,都想“嘿嘿”两声,跟着起个哄!
西游剧组在无锡这边住的也是个招待所,条件比红楼剧组在杭州那边的还差,易青赶到的时候天都黑了,剧组刚好拍完戏回来。
易青瞧见杨婕导演,连忙走过去:“杨导,我来了!”
杨婕导演正在想事情,面前突然蹦出来一个人,还给老太太吓了一跳,看清楚是易青,顿时笑了:“不是说还要先去红楼剧组那边补拍几场戏吗?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