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67.肢解【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67.肢解【求订阅】 (第2/3页)

  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

    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

    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

    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

    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

    不敢大意。

    于是,

    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

    这就是好莱坞接下来的目标。

    也是让陆晨下定决心要做封神项目的原因。

    因为他们盯住了悠久灿烂的华国文明。

    很好的例子。

    柳一菲的迪斯尼公主。

    正常来说,陆晨肯定不会对柳一菲有那么大意见的。

    不过。

    这件事明显的很不正常。

    这也是国内很多专业人士都比较反感的原因。

    花木兰是谁?

    那是我们华国自己的祖宗。

    耳熟能详的经典被丑国的导演和编剧给改了。

    没错。

    好莱坞来了。

    他们目的就是篡改这些我们华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

    很多人不警觉起来也就算了。

    居然还在哪里思考丑国人会把我们的经典演绎成什么样子?

    这是陆晨绝对不允许的。

    也是很多人不允许的,

    无论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陆晨他们都不会允许。

    其实,

    欲望也好,想象也好,

    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

    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

    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

    他们是好莱坞。

    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

    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

    首先,

    他们肯定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

    因为这些都是华国人自己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

    但他们会“西说”。

    简单来说就是。

    将一个东方的、华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丑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

    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

    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

    很简单的例子。

    《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华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

    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

    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华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

    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

    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华国来大赚其钱。

    这将对华国人、尤其是华国孩子们对这一华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仅仅是是开始。

    若是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华国经典完成“西说”时。

    华国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陆晨不敢想象。

    国师上一版《长城》被禁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自己人不保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就算了,居然还帮人别人来修改自家的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入侵。

    这也是好莱坞应对陆晨他们的杀招,这也是陆晨为什么要做封神的原因。

    他们必须有自己特色的电影。

    这样别人才不能随意的肢解他们的特色电影。

    胡乱修改他们的经典。

    因为在特色电影的衬托之下。

    “西化”后的经典是肯定没有市场的。

    除此之外。

    这也是陆晨逼着华国电影市场改变的原因。

    好莱坞的“西化”其实不是最令人担心的。

    最令人担心的是。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

    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

    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

    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

    他们却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与国外艺术家们对华国传说题材的热衷的态度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