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10.老板,你还真够疯狂的【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10.老板,你还真够疯狂的【求订阅】 (第2/3页)

    可以预见的是。

    就算陆晨他们不出手,对方也会出手了,因为陆晨他们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的霸主地位在一点一点的被陆晨他们给磨平。

    这是他们绝对不会允许的。

    若是陆晨一直被他们压着的话,那无所谓。

    甚至他们给可能给陆晨放宽一点要求。

    时不时的给点好处。

    陆晨能够排进世界级导演的榜单,很大概率的就是因为这点。

    可现在。

    陆晨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权威。

    所以。

    这场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就算陆晨不出手,对方也会选择出手的。

    比如。

    打压一下罗真他们。

    相比于等对方先出招,陆晨更喜欢把主动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决定这场战争由他率先开启。

    先把先机给占到。

    国师那边也在忙着《巨齿鲨》的筹备工作,有时候也会咨询陆晨一些问题,陆晨基本上都是知无不言。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

    国师电影的成功,嘉星传媒就可以跟着赚钱,为此陆晨倒也不觉得吃亏。

    等到后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巨齿鲨》说不定也会成为这场战争的一大助力呢!

    能拉个盟友也挺不错的。

    至于国师会不会同意,这点基本上不用考虑。

    能够和西方的各大名导打一架。

    这是国内所有导演的夙愿。

    打得过打不过先不说,能够打一场,就足以证明很多问题了。

    作为导演。

    他们都知道一个词。

    “保护性!”

    这三个字对很多导演来说,那就是耻辱。

    说的好听是对国产片的一种合理的保护性措施,说不好听就是打不过人家,直接把裁判给拉了下来。

    直接不允许对方在某个时间段上映。

    国产片被锤击的时间太久了。

    也该反击一两次了。

    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大片,从引进大片的那一天起,好来坞电影就一次次“锤击”华国电影。

    虽然在这一次次的锤击之中,国产片有了长足的发展。

    制作水平已经已接近或媲美好来坞大片,很多人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片将有与好来坞大片同档抗衡的实力。

    但是这个相信可以说是一厢情愿。

    抗衡。

    得真的抗衡过了才知道到底能不能抗衡。

    没抗衡过。

    谁知道?

    用嘴说的谁信。

    陆晨要是没记错的话。国内电影第一次被锤击发生在1995年。

    导演卡神用《真实的谎言》。

    狠狠地捶打了一次国内的动作片。

    这部电影是卡神唯一一部纯动作片,不仅场面恢弘,而且轻松幽默,在好来坞电影史是少数几部可以媲美《虎胆龙威》的动作片。

    本片于1995年春季在中国公映,比丑国上映时间晚了将近一年,但仍然在华国取得巨大成功,票房超过1亿人民币,而当年卖的最好的国产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票房只有5000万左右,同年,成龙的港片《红番区》国内票房为9000多万。

    第二次。

    《泰坦尼克号》了解一下。

    《泰坦尼克号》的全球轰动效应,在华国表现尤甚。

    1998年在华国的票房是3.6亿人民币,而那个年代,一部电影在华国能卖七八千万往往就是年度票房冠军。

    这一年的国产片中,如果不算成龙的《我是谁》,其他票房都不超过5000万。

    《泰坦尼克号3d》在2012年华国上映时再度引发轰动效应,又在中国狂收了近10亿票房。

    你说气不气人?

    龙叔能有如今的地位,在陆晨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当初他成为了抗好来坞大片的先锋。

    除了这部。

    还有2001年《珍珠港》。

    导演迈克尔试图拷贝《泰坦尼克号》的“灾难+爱情”模式的一句巨制,影片投资浩大,评价却不好,全球票房倒还算成功,大部分人可能对片中的爱情无感,但几乎没有人对电影里那一个多小时的轰炸场面持否定态度。

    《珍珠港》2001年暑期档在内地上映取得了1亿多华币票房,而年度票房第二名的冯导作品《大腕》,票房仅4300万。

    直到2001年,国产片仍然没有出现票房上亿元的作品,如果不算那部年代久远的《少林寺》的话,次年《英雄》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然后就是2009年《阿凡达》。

    《阿凡达》于2010年1月份在内地上映,形成的观影盛况,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勐烈的一次看电影狂潮。

    】

    可以说这个规模。

    隐隐的超过了陆晨之前的那些作品的抢看规模,当时首都很多电影院门口排成的购票人群,不亚于春运买火车票的长龙,人们对《阿凡达》的热情要远远高于后面的《复联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