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会昌法难 (第2/3页)
身灰青色僧袍的枯瘦僧人,赫然出现在了视线当中。
这僧人看着年纪不小,没有六十也得有七十,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全白,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对着桌子上的一盏青灯口中默诵佛号。
听见我听见,老僧眼睛未曾睁开,止住符号,淡淡道:“听闻施主在找古开元寺?”
我点点头,“大师您知道它在哪吗?”
可谁知他竟然默默地摇了摇头,“开元寺早在会昌法难中被付之一炬,又时过境迁,连一片残瓦都未曾留下,施主怕是要徒劳了。”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会昌法难在来的路上我也查到过,说起来也跟唐宪宗李纯有关,正是因为那一次规模空前的诏启佛骨,才导致了佛教在唐朝的盛行达到了顶峰。
朝廷广兴佛事,僧尼有二十万众,佛教思想几乎渗透到当时的家家户户,而且国库直接斥资大肆兴建寺庙佛院,并对其所有僧众采取免税的政策,这就直接导致了当时总人口不到三百万的国度,却需要去养二十万之众的僧人,并且有不少人都抓住这个空档,采取了逃进寺院来躲避赋税的手段,而这些数量庞大的寺院逐渐演变出属于自己的生财之道,老百姓也开始信佛不信朝廷,一直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库收入。
再加上唐武宗信道不信佛,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并于同年,武宗颁布敕书,要求有异行和不守戒的僧尼还俗,“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文功、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勒还俗,若僧尼有钱物及谷斗、田地、庄园,收纳官。如惜钱财,请愿还俗去,亦任勒还俗,充入两税徭役。”
并于会昌五年达到高潮,长安城内中外僧尼几乎还俗殆尽,天下所拆寺4600余所,招提、兰若4万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收奴婢15万人,没收寺院土地数千万顷,如有抗拒按抗旨治罪,当时决杀。
当时死在这场浩劫中的僧尼有多少,史上并没有记载,可没有一场战争是没有人流血死亡的,唐武宗的会昌法难也与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并称为“三武灭佛”,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想到这里我深深叹了口气,看着老僧问道:“什么都没有留下么,那颗存在护国真身宝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