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下英才入金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下英才入金州 (第3/3页)

外间的金江镇文武,知道里间有公子学课,偶尔还会走进去考察下功课,夸耀一番。

    三四岁的唐晏乾,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因为唐清安不讲究父严子孝这一套。

    孩子顽皮是因为他不懂后果,大人用打骂是最懒惰的方式,因为他不想费心思。

    三四岁的孩子做错了事,例如用玩具打电视,吼他骂他甚至打他,他并不明为什么打电视,然后自己也会被打。

    他只有满心的无措,内心只能畏惧,害怕。

    畏惧被骂,畏惧被打,又不知道做哪些事会被打被骂,只能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怯弱。

    到最后不敢承担责任,畏惧责任。

    自己都不想费心思,选择用省力的打骂,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效果,可见最后如何。

    因此在教育孩子之事上,唐清安付出的是时间和耐心,把自己的空闲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以身作则,花时间让孩子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因为做了后果会如何。

    时间是借口。

    孩子从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晚上写作业,比大部分大人上班的时间要更多,更难受。

    孩子能打童工,大人不一定还能吃得了上学的苦。

    所以三四岁的唐晏乾,即活泼,又懂得分寸。

    面对众多大人,没有唯唯诺诺,也没有乖张不可理喻,却又保留了孩子的天性。

    如此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孩童,令众人啧啧称奇。

    “平辽侯长子是神童。”

    此言论不经意间传开。

    唐清安得知后,不以为意,他知道这种风气不好,可是他还能故意把孩子教傻不成吗?

    柳湘莲进来后,见到有人从里间出来,并不知道里间别有乾坤,只以为几人在里间谈事。

    这行人中,冯胜之认真的看向柳湘莲。

    将军认为陕西民乱会拖垮大周,在这些人中已经不是秘密。

    冯胜之至今不敢相信将军的言论,一地民乱,能导致大周不存,因此对于眼前的人。

    这位源源不断为金州带来陕西民情的当事人,他有很多话要问。

    “民活不下去,不只是陕西,周边的百姓同样如此,朝廷又不赈灾,且人祸大于天灾。

    这场民乱如何能平?用什么去平?

    而且我眼中,天灾是小事,人祸才是大事,天灾去了,人祸不解决,同样无法根治民乱。

    三饷并不多,诸公眼里认为三饷导致民乱,可我不敢认同,就算免了三饷。

    人祸是三饷的十倍,百倍,更有人欲难填,不改变人祸,民同样也会活不下去。”

    面对冯胜之的疑惑,柳湘莲即客气,又锋芒毕露的回答。

    “朝廷还有数百万军户,可以抽调源源不断的士兵,还有各地的民兵乡兵。

    民赤手空拳,如何能是朝廷的对手。”

    冯胜之读过书。

    正因为读过书,知道不管哪个朝代,民乱都是常年有的,各地犹如葫芦,按下这头那头飘起。

    《控卫在此》

    “所以冯公眼里还是没有看清楚这场民乱,明则是天灾导致,实则是人祸,人祸不除,则民乱不止。

    历朝历代民乱不可计数,皆被官兵而平,可如今陕西的民乱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祸已经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

    就算朝廷杀了百万民,以人祸而言,会有更多的百万乱民涌出来。

    人祸不止,大盗不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