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8章 鉴定大师沈启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8章 鉴定大师沈启南 (第2/3页)

作也就能更好分辨。」

    给了大家几十秒思考的时间,沈愈再次缓缓开口:「实话实说,书画鉴定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至今书画家不计其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对鉴定者的知识要求很高。

    「并且,同一个作者他临摹别人的作品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也不一样。

    「他早期作品的风格与中晚期也有所区别。

    「说起字画鉴定不得不说到明代文学家,大收藏家,张丑。

    「张丑字广德,号米庵,在他所著的《清河书画舫》中对字画鉴定做了言简意赅的归纳与解答:

    「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

    「鉴赏书画时,当观神韵,考流传,辨纸绢,识临仿。

    「就算是现在,鉴定书画差不多也就这几个步骤,当然还要加上一个看钤印与时代气息。」

    「张丑之所以只说了四点却没有说钤印,是因为明代之前,也就是两宋与唐代的很多古画都是不留款识的。

    「那时候的画家对于名利看的很淡,基本不留名款,所以古代的鉴定家就是想鉴定钤印也无从谈起。」.

    在林胖子手里接过他拿来的水杯,沈愈喝了

    两口水继续道:「今天主要讲讲怎么考流传与辨别画的时代风格。」

    明代的文人尤其喜欢在画作上题诗。

    他们讲究的是诗、书、画、章四者结合。

    假设唐寅在某次文人好友聚会时画了一幅《云海观景图》。

    他的好友祝枝山一看,「哎呀,伯虎这画画的不错啊。」

    于是就在后面写下了长文。

    说哪年哪日在某个地方我祝枝山看到伯虎兄弟画了这幅《云海观景图》,大家之后还喝了点酒吃了点佳肴,然后方才尽兴而归。

    隔了几天,文徵明也看到了这副画,「嗯伯虎这画不错,真神来之笔,此画只能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闻?

    真无上神品也!

    得了,既然枝山写了长文,那我就写首诗吧。

    于是文徵明又在画的空白地方写了一首诗。

    到了晚明,假设董其昌得了这幅画,一看这画真不错绝对是唐寅的真迹,既然看到了不能不留下点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