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女孩的洋娃娃(一) (第3/3页)
……”流月猛地间站起了身,眼睛里闪出一丝惊恐,他看着冥辰,见后者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是明白了一切。
“他居然还活着!!”
凌晨两点。
这个时间,正是地府开门的时间,同时,也是黑白无常押鬼回地府的时间。
只见鬼来客栈门前的道路上慢慢地升起了大量的白烟,在白烟之中,黑白无常押着一个年老的魂魄走了过来。
(以下鬼语直接翻译成中文)
“冥辰!”黑无常冲着门口的冥辰喊了一句,后者连忙走上前来,拱了拱手,“黑白两位大哥。”
“冥辰。”白无常开口道:“判官让我给你带几句话,他说,阳间有一只小鬼在捣乱,据说,是一个几十年的厉鬼,戾气很重,他让你帮他找到那个厉鬼,可以不用带回地府,就地解决!”
“厉鬼?”冥辰点了点头,“小弟知道了。”
见黑白两位大哥点点头就要走,冥辰连忙拦下,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你是说……魂魄消失了?”黑无常也是声带疑惑的道:“不应该啊?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大哥你忘了。”白无常似乎知道些什么,提醒道:“人的是魂魄可以附在其它东西身上的。”
经他这么一说,黑无常也是缓缓点了点头,“没错,是有这么个说法。如此说来,那小女孩应该是附身在其它东西身上了。”
冥辰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问:“那两位大哥,这魂魄会不会附身在普通人的身上?”
“会是会。”黑无常道:“可是,附身在人身上是会消散阴气的,更是会受到惩罚。这个小女孩死了没多久,阴气不足,所以她不敢附在人身上。”
“小弟明白了。多谢两位大哥!”
《天夜谈》:
今天跟大家讲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网上搜集资料,仅供参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
谢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