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润州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章 《润州风云》 (第2/3页)

。她深知,父亲治理润州,是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大唐的稳定。那些武将的不满,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父亲长远的规划。

    “父亲,如今武将们心存不满,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女儿以为,当找个机会,让父亲与他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消除彼此的误会。”萧蘅向父亲提出自己的建议。

    萧靖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你所言有理。只是这些武将,心思各异,想要说服他们,并非易事。不过,为了润州的稳定,此事值得一试。”

    于是,萧靖择日在都督府设宴,邀请诸位武将前来。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案,然而气氛却略显沉闷。

    萧靖站起身来,端起酒杯,目光扫视众人,朗声道:“诸位将军,今日邀大家前来,是想与大家共商润州大事。如今江匪为患,江防形势严峻,我等身为大唐臣子,理当齐心协力,保境安民。”

    “可是萧大人,您这治理方式,实在让我等难以苟同。您过于谨慎,导致江匪越发嚣张,我们的兄弟在江上巡逻,时常受到江匪的袭击。”一位武将站起身来,直言不讳地说道。

    萧靖并未动怒,他微笑着说道:“将军所言,我亦深知。然江匪之患,非一朝一夕可除。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如今加强巡逻,收集江匪情报,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以便一举将其剿灭。若贸然出击,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萧大人,您这不过是借口罢了。我们等不及了,若再如此拖延下去,江匪只会越来越猖獗。”又有武将附和道。

    萧蘅见状,站起身来,温婉而坚定地说道:“诸位将军,还请听我一言。《论语》有云:‘欲速则不达。’父亲的决策,乃是从长远考虑。江防之事,关乎万千百姓的安危,不可冲动行事。我们如今厉兵秣马,加强军备,一旦时机成熟,定能将江匪一网打尽。”

    然而,这些武将们依旧不为所动。他们心中的不满,已经积累了许久,并非萧靖父女几句言语就能化解。宴会在一片不欢而散的气氛中结束,萧蘅心中满是忧虑。

    她知道,润州的局势愈发复杂了。江匪的威胁尚未解除,内部的矛盾又日益激化。而此时,她还不知道,陆昭然也已经卷入了这一场风云变幻之中。

    陆昭然在润州安顿下来后,便开始着手处理家族在当地的事务。他与当地的一些商人、官员进行了接触,试图了解润州的商业环境和政治局势。

    在与一位商人交谈时,陆昭然得知了一些关于裴家的消息。“裴家在江宁,势力庞大。他们一直对扬州的盐商生意虎视眈眈,陆家可得小心了。”这位商人善意地提醒道。

    陆昭然心中一凛,他想起在瓜洲诗会上见过的裴玦。那裴玦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气息。如今听闻裴家对陆家生意有觊觎之心,陆昭然心中警惕起来。

    他深知,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陆家在扬州的盐商生意,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取得如今的成就。他绝不能让陆家的基业毁于一旦。

    回到住处,陆昭然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邗沟夜泊时的惊险场景,又想到润州的复杂局势,以及裴家可能的威胁。这一切,让他感到肩头的担子无比沉重。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不能退缩。陆家的未来,就掌握在我的手中。”陆昭然握紧拳头,目光坚定。

    而在都督府中,萧蘅也在为润州的局势而忧虑。她深知,要想解决当前的困境,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或许,我可以从江匪入手。若能早日剿灭江匪,不仅可以消除百姓的祸患,也能借此机会凝聚人心,化解内部矛盾。”萧蘅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