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求助 (第3/3页)
中的记忆,回忆会不自觉美化一个人,人物形象往往会失真。
看得出来,她极力忍住不说自己的判断,以免对夏文产生误导。
夏文针对问题向程静仪说出了自己的推测:“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第一,是认识的人,这方面我无法下判断,需要查看当年警察的调查卷宗;第二,青少年,年龄可能在13岁到18岁之间,利用自身弱小骗你母亲,勾起她的同情心,让她给自己开门,然后将她杀害;第三种是某些特殊的人,通过某种特殊办法让你母亲打开家门或者是自己将门打开。”
“认识的人不可能,”程静仪直接否定第一种:“当年警察做过调查,从我妈的工作环境和社交环境入手,都做过调查取证,没有人有嫌疑。”
她喝了口咖啡疑惑问道:“你为什么会想到13岁到18岁的青少年?”
夏文解释道:“凶手极其残忍,作案时却非常大意,并没有将门关上。另外他还站在你背后盯着你好几分钟,却能忍住没对你动手,很有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样的人,如果是一名成年人的话,很难忍住不再犯案。
你刚才说你继续追查了二十年都毫无所获,可见凶手没有再度犯案,所以凶手当时年龄可能会很小,出于自身某种原因动手残忍杀了你母亲,之后因为害怕或者是家里人管制等原因,导致他不能够再动手。”
其实还有可能是凶手死了或者是凶手真的放下杀戮之心,不过这种情况没有讨论的必要,20年的时间足够凶手的痕迹消失殆尽,这种情况没有再追查的必要了。
程静仪点头表示认同,然后问道:“你还有什么想法?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夏文继续翻看笔记,又问道:“你真的在这二十年间没有再听到相关类似的案件?”
凶手手段残忍,一般来说,这种凶手都是有一定心里障碍的,很难想象他可以忍住不犯案。
如果真的没有犯案,那么自己关于年龄的猜测就有很大的可能性。
“没有。”程静仪肯定回答道。
目前线索太少,很难找到什么目标,夏文只好对程静仪说道:“这件事我会找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心理医生,我会请她帮忙分析凶手心理。有消息你再通知我。”
“嗯,”程静仪点点头:“谢谢你,夏sir。”
说完就起身结账,然后开车离开。
真是潇洒干练!不过这些应该只是表面,观其神态,恐怕内心深处还住着当年那位小女孩吧。
夏文回到办公室,黄嘉玲立刻凑近询问情况,一脸八婆模样。
夏文简单向她说明情况,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研究桌上的卷宗。
重案组清闲过一阵后,最近又开始忙碌起来,有一些凶案需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