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窑岗急电 无线电报 (第2/3页)
是第一个把产猛火油的地方给我们指出来。经确定之后,赏银子十两。保证有人回来挣这份银子。”陆成祥很有主意。
“陆先生,你太小气了。你是不知道这东西是多么重要。我们回去就发一份儿声明,谁要是能帮我们找到猛火油的产地,赏银一百两。而且是找到一个地方,就赏一次。”张知木说,“对了。卢先生,这件事我们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儿,就叫石油勘探部。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柴油和汽油动力时代的到来。不过,我知道在玉门关那边的地下有大量的石油。以后我们不但要打到那里,还要将铁路修到那里。有铁路才能将那里的猛火油运回来。”
“为啥叫石油勘探部?”李云鹤问。
“猛火油也叫石油。”张知木还得解释一下。
一路上,张知木他们又开始为新的动力时代做谋划了。
刘云和宁德他们在潼关已经收到开元新河那里发来的电报,计算好时间,他们早早的就等在潼关码头上了。
张知木他们船队靠上潼关码头,张知木决定就不进潼关了。所以将刘云和宁德请到了船上。
陆成祥也是在码头上见了潼关分公司的陆云他们。
欧阳鹤向刘云介绍了,在洪泽湖剿灭水匪的并占领了湖中的几个岛子的情况后,也向他们讲了还要多派出去一团的,在洪泽湖那边组建一个新师,并任命石秀为师长的决定。
刘云说:“好,我们马上就安排队伍过去。不过我觉得我们抽出来的两个团,还要补充上。”
欧阳鹤说:“这事你们放心,我们会安排。我们的新兵训练完了,你们可以从其他的团调配军官再扩编。一定要保证每个师都足编满员。”
“刘云,你要尽快安排完这里的工作。很可能这里的事情要让宁德将军多费心了,想必你们这里也收到了陈叔发过来的电报。北面的情况有些紧张。我们需要回去研究一下如何对付他们。”张知木说,“我们就不做停留了。马上往回赶。很可能骑兵都要调回去,你们有点准备。”张知木说。
宁德听到北面有情况,很着急,“张总,让我去北面吧。我一直想和那些鞑子们好好打一仗。这里的事儿,随便交一个人管都行。李自成的人跑得离我们远远的。那些函谷关、陕县他们都扔下不管了。我们每个地方派一连守的稳稳当当,最主要的是那里都通上了电报。我们每一个小时,没有事也通一回电报。保证联络畅通,不通了就是有事了。其实潼关这里留下一个师就行。”
刘云听到张知木马上就走,说:“张总,有一件事儿,我要单独和您说一下。还的请您到码头上来。”
张知木知道,刘云一定有啥重要的事儿,就跟刘云一起来到码头上。
刘云凑近张知木耳边说:“扬昌派人过来,进行远程啥波电报实验。师叔来电报要求严格保密,这件事只有我和宁德将军知道。现在我听说已经可以和窑岗直通电报了。你是不是看看?”
“天啊!扬昌他们搞的短波电报通了。”张知木很惊讶,说:“快带我过去看看他们。”张知木知道,这个东西通了,窑岗的通信能力就会前进一大步。
刘云赶紧领着张知木向潼关城走去。李菁和杨靖立刻下船跟了上去。船上的众人都在议论,张知木不是着急往回走,不想上岸了,怎么看见刘云说了几句话,就跟着刘云走了。
宁德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过现在他不能说。
扬昌派过来了五个人一个小组,还有陈玉峰派来的一个班的卫兵。刘云给他们专门安排了有几个房间的小院,外面有刘云派的卫兵,里面是实验小组自己的卫兵。他们见到刘云领着张知木来了,立刻敬礼将张知木和刘云放进院去,可是拦下了李菁和杨靖。李菁和杨靖刚要发火,张知木说:“你们两个留在外面。”
李菁和杨靖这个郁闷啊,难道窑岗还有我们两人进不去的地方。气的李菁对刘云喊道:“师哥!我记住今天的事儿。”
刘云笑着对张知木说:“这小兔崽子,今天觉得没面子了。”
“不用管他们。”张知木说:“这件事儿尽量保密。”
实验小组的人见到张知木进来高兴坏了,组长激动的说:“张总,没想到你来了。我们成功了,从这里到窑岗收发电报,简直和有线电报没啥两样。我觉得回去改一改,语音通话也应该没有问题。”
张知木说:“祝贺你们!你们这次成功,将我们的通信事业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
张知木过去和他们一一的握手祝贺,问:“能不能给扬昌他们发一份无线电报?”
“没问题!”
“好!请记录。扬昌及所有参加短波无电报研制的同事们。祝贺你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请您按照贡献大小,给各位参见研制的同事们记功。我们公司也会给他们嘉奖。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完善改进实验设备,让他们早日能够批量生产。彻底提高我们的通信水平,为我们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知木
崇祯十七年八月九日。”
电报员滴滴答答的发完电报,一会又滴滴答答的收到扬昌他们的回电。主要是感谢张知木的鼓励之类的话。
张知木对刘云说:“我们很可能要出兵长城外面的蒙古草原。有了电报就太方便了。”
“我们的每艘船上都可以安上电报,那时候水战指挥就太方便了。”刘云想到了水军。
“你们的实验要是做完了。马上给我的船回去。”张知木对实验组的组长说。
“好了!我们跟您回去。你稍等一下,我们把外面的天线收了就行。本来我们今天也要结束的,其他东西都收好了。”
张知木问:“你们实验用的机器,能不能带着使用。”
“加固一下没问题。我们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以后人背着使用的。我们现在的东西还是有点重,不过这么贵重的设备给配一辆专用的马车也不过分吧?。”实验组长说。
“说得好!我们可以专门搞一种野外使用的通信车,车上也可以搞一个天线自动升降的天线杆。”张知木想到了前世时的通信车。
等实验小组把他们的东西都收拾到几个大箱子里面后,张知木和刘云就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