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航向泉州 遭遇海盗 (第3/3页)
搞走私最厉害的地方,看来是有传统的。那时是党政军一起搞走私。一个朋友的家乡是大队书记带着民兵连长武装走私。那是的去了一次石狮,简直是大开眼界。
“福建山多地少,不做贸易是吃不饱饭的,没有办法。”林宗伟解释说。
“这个郑芝龙亦官亦盗,朝廷官员不知道吗?”张知木问。
“他的银子比朝廷还多,那些官员都听他的。不听他的官员也干不了。他现在不但有舰队,还有陆军。他们在南安就是有个小朝廷。现在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也不会招安他。每年他只是把很少的一点银子交给朝廷,剩下下的都是自己的。不过有了郑芝龙,海上的海盗差不多都让他打没了。现在在海上枪劫的海盗船基本上都是他们郑家的。只要他们发现你的船上没有插着郑家的令旗,遇到郑家的海盗船就跑不了。逼着所有的船都要交保护费。”林宗伟说。
李茂过来问:“如果我们的战船要是遇到郑芝龙家的海盗船,我们怎么办?”
“能交点银子,最好还是别理他们。我们现在还不能和他们对抗。等我们的钢壳船和130大炮造好了再说。”林宗伟建议说。
“就怕我们是躲不过去。” 张知木说。“告诉范成坤,如果遇到郑家的海盗船,非要动手的话,绝对不能留活口。”
“我估计凭着现在郑芝龙的实力,他们也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窑岗人。我们也要考虑好以后怎么和他们打交道。”李茂说。
船在长江上还算平稳,可是夜里出了长江口,海上风浪很大,船摇晃的很厉害了。张知木也晕的晕晕乎乎的。只有天生不晕船的陆成祥啥也不耽误了。一直到两天之后,海上风浪小了一点儿。张知木刚想到甲板上看看,范成坤进来说:“海上发现两艘和我们一样的福船,一直和我们并行。”
张知木和范成坤来到甲板上,林宗伟正用望远镜向远处望着,见到张知木和范成坤过来,说:“奇怪啊!这两艘船都没挂旗子,而且吃水很浅,弄不好是郑芝龙他们的海盗船。他们发现了我们没有郑家的令旗,好像在观察我们,更大可能是他们等着其他的战船,他们要聚齐几艘船,一下子把我们截住。”
范成坤说:“现在船是有些顶风,我们可以用速度率开他们。”
“别急!如果是郑家的船,他们一定在前面还有很多船。硬冲不是办法。”林宗伟很有经验,不愧是航海造船世家。
张知木说:“如果他们是沿途布置了很多船的话,我们想不被别人知道,是我们和他们动手就很难了。不过我们要是确定他们是对付我们的,我们可以顺风向回走,将他们往北引,离他们前面的船越远越好。远到开炮他们都听不见才行。”
“对就这么办,到时候海上漂浮物都会被海风吹到北方去。”范成坤说。
“现在将我们的武器用苫布盖上,一会打起来好有突然性。”张知木吩咐道。
就在向南又走了两个时辰,前面又出现了四艘战船。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林宗伟说:“是郑家的船无疑了。现在也只有郑家有这么些战船。他们正在联络,一会儿他们就会挂上八幡大菩萨旗冒充倭寇。”
“看来是躲不掉了,不知道李威训练的步兵炮手怎样,能不能用平射炮露露脸?”张知木说。
“没问题,一会他们换旗,我们就掉头往回跑,和他们保持距离,把他们引得远一点儿,再回头收拾他们,反正他们跑不过我们,炮也没有我们的射程远。我们的陆战队还有重机枪。今天要开开荤。”范成坤说。
船上观察兵喊道:“他们开始列队向我们左右包抄了。”
“注意观察,看他们换旗子没有?”范成坤问。
“没有!”
“啊?换了,换了!是海盗旗!”
张知木他们手里有望远镜的都举起来向远处观看,范成坤命令,“给另一艘船发信号,我们遇到海盗船,现在掉头顺风向北,让他们和我船保持距离!”
穆义在另一艘船上,见到范成坤他们的发来的旗语,明白了范成坤他们的用意,开始掉头扯起满帆向北走。现在有六艘战船挂着海盗旗准备拦截张知木他们俩艘船。这些战船上都是久经海上劫掠作战的老手。他们听说过,山西的窑岗人已经将他们战船改成了用蒸汽驱动,据说速度和战力都很高。可是这些天生喜欢冒险刺激的海盗们,都不服气,今天风浪一小一点,他们就发现了两艘冒着黑烟的福船,这让他们都没想到。他们观察了一阵之后,觉得也没有啥了不起的。但是为了安全,他们还是耐心的等到遇到另外的四艘战船的时候,才和这四艘战船联系,决定一起动手拿下这两艘蒸汽战船,也看看蒸汽战船啥样。在他们眼里,这两艘蒸汽船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因为六对二的比例,而且他们都是海上的老手,应该是稳操胜券了。
可是他们没想到对手也是很有经验,他们掉头扯起满帆,顺风向北跑去。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话追击就会很困难了。因为这样的追击没有任何技巧,只能用自己的船吃水浅速度稍快一点儿优势,慢慢的追了。没有其他办法。
前面的逃跑的两艘蒸汽船也没看出来有啥速度优势,距离还是被一点点儿的追近。后面追击的战船,在追击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摆成扇形队形,向目标的两侧包围上来。
张知木说:“看来郑芝龙也没有啥太高明的战术啊。再跑一会儿,我们就回去收拾他们,别弄到晚上天黑了,估计跟上来的也就是这六艘船了。”
-------------
五线曲谱、振荡电路、剖腹产手术。郭守敬制造合金炮,关汉卿创作《西游记》。--《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