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火车轰鸣 无线通信 (第3/3页)
试验列车,一定要把隐患排除。
让张知木没想到的是,机车试车人员,第二天就一次将四节货车的钢材,从冶场运到了窑岗。每节货车装了二十吨的钢材。
他们在窑岗码头的货场,用塔吊直接从火车上将钢材吊起,又放到驳船上,用驳船直接运到了造船厂。
张知木知道,他们实在是太想显示火车运力的强大威力了。
《窑岗周报》是用头版头条,而且是第一次,将火车头的照片登载在报纸上,并详细报告了这次运输过程。从现在起不管有没有运输任务,窑岗到冶场来回的火车,都是带着一节客车,早晚各来回跑一趟。
火车是冶场和窑岗之间最舒适也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了。窑岗人不知不觉的进入到了火车的时代。几乎每一个到了窑岗的外地人,都会乘坐一下火车倒冶场去转一圈儿,不乘坐一次火车,他们都会觉得白来窑岗一次。好在到冶场来回的火车票只要十个铜板儿,钱不贵。如是窑岗的职工和家属,乘坐火车还是不要钱的。
火车开通用不久,一节客车就不够用了,经常是挤都挤不上去,更别说座位了。只好又加挂了一节客车。
“呜呜”的汽笛声,冒着黑烟轰轰作响的火车,是窑岗的又一道风景。
李茂的回来,是窑岗这个夏日里的一个**。
李茂不但自己和穆义回来了,还把去南洋的陆琪带回来了。
李茂他们卖出的货物换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在长沙多停了几日,把驳船几乎都装满了锰矿石和连锡以及连锡矿石。可是毛辉儿联系的不少丝绸和茶叶商都来到码头上,请李茂多带走一些他们的货物。没办法,只好又顾了不少船装上货物拖在拖轮和蒸汽浅船的后面。
穆义对李茂说:“这回麻烦大了。武昌那边不知道给我们准备了多少棉花和麻,我们可怎么往回运呢?”
“没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实在不行,我们就只好在武昌再雇船了。好在我们一路回去是顺流而下。我看不行的话,到了九江我们二人就分头走。我自己带人到景德镇接那些驳船,你带人直接奔镇江回去。我们到了淮安再会合。”李茂说。
“看来也只好如此了。”穆义说。
穆义他们在长沙带走了大批的丝绸茶叶,让长沙百姓对窑岗人充满感激。因为战乱,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真是守着好东西挨饿。这次李茂他们大手笔,几船几船的买走他们手里的货物,帮了他们大忙。毛辉儿在长沙的威望,已经是非常高了。
果然如穆义说的。武昌码头上堆满了给李茂他们准备的棉花和麻。
等在武昌码头的宋涛,一看李茂他们的船队,也犯愁了,“李掌柜。我看你们的驳船都是满载,你看看我们给你准备的棉花和麻怎么办?”
李茂呵呵一笑说:“放心宋掌柜的,你的好东西我都运走。不过你要帮我租船了。”
“多亏了,你上次给我们东家出了个活水养鱼的注意。现在码头上还能雇到船,要是以前长江上也没有几条船。”宋涛说完,问:“不过这么多船,你们都能拖着走吗?”
“放心吧,我们有两条蒸汽浅船,一条拖轮,两艘战船。都可以拖船走,更何况我们回去都是顺流而下,没有问题。”李茂回答说。
这样,李茂他们在武昌这里又停留了几天,在这里雇船装船。
他们离开武昌到了九江的时候,穆义带着两艘浅船和一艘战船拖着货船,告别李茂他们,直接顺江而下到了镇江,留下战船。从镇江进入运河路过扬州直接到了淮安。因为有不少船家不愿意再往北走了,穆义只好在淮安卸下货物。
李茂带着拖轮穿过鄱阳湖,来到景德镇,见自己定的瓷器、纸张和重石都装在驳船上。李茂赶到瓷窑去谢谢人家窑主。因为一把的情况都是,李茂把银子付齐了,人家才能让你装瓷器的。李茂结完银子,窑主说:“别的买家我们不敢破了规矩,可是跟你们窑岗人做生意,我们啥规矩都没有。你们的信誉景德镇没有不知道的,而且做生意从来不斤斤计较。如果你们说是这次少带了一点银子,我们都会等你下次带来再说。”
李茂又是好好的谢了窑主。就是这样的信誉,节省很多时间,那也是省的银子。
李茂离开景德镇在扬州停了一下。正好赶上陆琪也赶到这里。
陆琪介绍说,他们从南洋收到了橡胶之后,又买很多珍珠、香料,就急忙的雇船运到了广州。在广州,他们把带回的橡胶树苗,栽在了买下的山地里,让他们仔细的看守。正好遇到李茂派人到广州买粮食,他就跟着买粮食的船,把橡胶运到了淮安码头。船到了淮安他就连忙赶到扬州来了,正好和穆义错过。
李茂说:“等我把扬州的事儿安排一下,你跟我一起回窑岗去。”
李茂和陆琪来到淮安时,正好窑岗的拖轮带着驳船来运粮食。李茂说:“粮食就慢慢的运吧,先把我们带回来急用的东西运回去。有了拖轮和驳船,往回运输速度就快多了。”
即使这样,李茂也是心急的日夜催着快点儿往回赶。没往回赶的时候,心里还没这么急,真是近乡情切啊。特别是经过一场大战之后的窑岗会是啥样,让李茂非常惦记。
陆琪也是又走了一年时间,也是想家。两个思乡心切的人,结伴而往回赶。
不过他们这次到了凌水码头,谢绝了范成坤的热情挽留,执意要走的时候,他们没想到这回回窑岗去不用坐车,而是坐船了。
李茂说:“我要是再不回来,可能进屋都找不到门儿了。”说话时,李茂的心里是五味杂陈。
-------------
五线曲谱、振荡电路、剖腹产手术。郭守敬制造合金炮,关汉卿创作《西游记》。--《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