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解剖尸体 搞青霉素 (第2/3页)
阎伯驹说:“种牛痘这件事儿,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要种。至于全山西人,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要慢慢的来。”
张本贵说:“张总,我不是不能接受新事物。这段时间,我看了那个显微镜底下的细菌,可把我给吓坏了。原来有时候人把弄死的竟然是那么小的东西。所以我现在给病人治病前,一定会把手好好的洗干净。生怕手上的细菌传染给病人。还有,你们弄的那个血型,我也觉得太神奇了。原来人还有四种不同的血型,真的也开眼界。原来有些人流血多了,还可以用别人的血救命。对了还不能乱输血。”
张知木乘机说:“张伯,以后我们把人的身体搞清楚了之后,我们会找到好多救人的办法。”
这回张本贵没有吱声。
张知木知道,张本贵已经有些接受了自己的看法,可是一下子转不过过来,为了转移一下尴尬,问:“张伯,经过这几次大仗,那个田七做的止血药,效果怎么样?”
这下子张本贵来了精神,说:“效果不错,比以前我家祖传的金枪药都好用。看来这用田七做君药的金枪药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金枪药。这几次仗打下来,救了不少人啊。”
说完,张本贵看了张炳臣一眼,很满意的说:“炳臣他们的外伤缝合的手法也锻炼的不错,我老头子年轻的时候,也没有他们这么快的手法。最主要的是,他们下手一点不犹豫,没有一点儿害怕的意思。我带来的那些弟子,在这一点上就差的太远了。所以他们连死人都敢割开看看。我那些弟子,你让他们干,他们也不敢干。”
张炳臣说:“师傅,你老人家不知道,上了几次战场就啥也不怕了。就说缝合吧,我们在医院里遇到一个病人,缝合前要仔细看看,从哪里下手,缝几针效果好一些。可是到了战场上,你身后一排嗷嗷叫唤等着救治的伤员,你不可能一个个慢慢的缝合,你手法快一点儿,可能就多救几条性命。再说了在战场死人看多了,也就啥也不怕。特别是我带的那十几人,刚上战场也是吐得一塌糊涂,可是吐完还得救人。经过这样一次就过关了。我的那些师兄弟们没经过这样的事儿,师傅也别怪他们。”
张知木更关心的是,张炳臣他们的青霉素有没有啥进展,当然张知木知道,就凭张炳臣他们目前的水平和条件是不可能有突破的,不过着目标不能放弃,问:“炳臣,你们的青霉素研究的进展怎么样?”
“说起来就上火,一点进展也没有。不过我们用培养基,连续培养了很多代青霉菌了,最近还用玉米粉培养成功。我们也用青霉菌,放到别的细菌培养基上,杀菌效果的确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这东西治病。”张炳臣说。
张知木对青霉素的了解也不多,记得小的时候到卫生所打针,那时候打青霉素非常疼,后来再打青霉素就不那么疼。卫生所的大夫说,原来打的是青霉素钾,现在用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钠就没有青霉素钾疼,而且还可以放心的进行静脉点滴,以前的青霉素钾,要是进行静脉点滴的容易造成高血钾,对心脏不好,弄不好要死人的。青霉素钠就没事儿。
张知木看见张本贵也看着自己,显然对这件事儿十分的感兴趣,说:“你看,你们这些都是进展嘛。这样的事儿,一个人要是一辈子能搞成一件那就是不得了了。其实,不是青霉菌本身能杀菌,而是青霉素的分泌物有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的作用,而我们人没有细胞壁,细菌有细胞壁,这样这东西对人没有害,却能阻止细菌繁殖。不过这些青霉素要分离出来,你们可以考虑用钾盐的形式进行分离。我看这件事我们应该去找清风子他们一起来搞,由他们配合你们搞分离工作。”
张炳臣说:“如果能这样可太好了,我们一群人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这么大的事儿,还不抓紧办,你们还等什么?在这里议论有啥用?”张本贵还是个急性子。
“你这老东西,多大年纪了,还是猴急!”阎伯驹笑着说。
“张伯教训的是。我看阎伯,你就在这里值班儿,我带着他们去学院找清风子。”张知木说。
三个人坐着马车,来到了学院。
路上,张本贵有些不满意,说:“你是窑岗的主心骨,应该打个电话让什么清风子过来见你才对,哪有你颠颠的跑过去的道理。”
“哈哈!张伯,我可没有那么大的谱。你看看就知道清风子他们忙的啥样了。”张知木说。
张本贵见到清风子,就知道张知木说的不假,清风子眼睛有些红红的,显然晚上熬夜了。
没有多客气,一坐下,清风子就说开了,“张总,你来得正好。昨天我去冶场那边刚回来。卢炳义先生已经帮着把冶场的厂区规划搞了出来。炼油设备是我和李守坛商量过,又和李云鹤他们的人联合设计的。李云鹤他们正在组织生产。李守坛他们都在冶场那边的现场呢。设备一到就开始安装。估计问题不会太大,我们在实验室做了很多实验。数据也都是反复核实的。”
张知木说:“这可太好了。你们要是把汽油和柴油分离出来,对了还有变压油、液压油分离出来,对以后的发展都打下了一个基础。”
清风子说:“还有甲苯也要分离出来。”
“对,这个更重要。”张知木说。张知木就等着这甲苯,准备用它做*****呢。
清风子说:“一回来,我就忙着准备搞一个相纸和玻璃底片生产线。这件事拖的时间太长了。不过真锻炼人,我带的这群人,现在进步都很大。眼界也开阔不少。我看用不了几年,他们都能超过我。”
张知木说:“我倒是有一个建议,你的玻璃底片生产线先不用稿。你知道玻璃太容易碎了,用起来不方便。”
清风子听了一愣,说:“说说,你有啥好办法?”
“我们的棉花硝化以后,用**等可以溶解是吧?还是透明溶液?”张知木说。
“是啊。”清风子点头说。
“如果你把他们弄成薄片,就可以当着玻璃用。不过你要在里面加一些稳定剂。这样的底片既柔软又轻便,你还可以把他们卷成卷使用。”张知木说。
清风子高兴的一拍手,说:“哎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