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喇叭广播 堵住退路 (第3/3页)
此时张知木已经把小红玉当作一个朋友来谈这件事儿了。
小红玉说:“李公子一直远离你的身边,如果他突然回来负责大事儿,你就不怕他‘一任群芳妒’吗?”
“没事儿。龙到哪里都是龙,熊到哪里都是熊。该做的我会都做好。”张知木对小红玉的好感一点点的在增加,在自己的身边,除了陈玉峰还没有谁和他谈过如此深入的问题。这让张知木心里感到很温暖。
不过张知木知道,小红玉在屋里和他谈话,杨玉琳在外面可是坐不住的。张知木赶紧收住话头说:“这样的事儿,出去不要再说了。”
“张总,放心,红玉知道轻重。”小红玉说。
“那就好。”张知木说话的时候,看着小红玉。小红玉眼里的目光暖暖的。
这次是小红玉不好意思了,说:“这仗要是早点打完就好了。我已经好久没回南方看看。好多衣服也要回南方买一些。”
“是想家了吧。放心吧!很快的。我们没时间陪着李自成玩。”张知木说。
往南推进的窑岗民军,一共有三路人马。
第一路的是李菁他们的小分队;第二路的是柳成潢他们在汾河西面的一路;第三路的是陈玉峰他们率领的大队人马。
李菁他们一路跟着撤退的大顺军士兵们,来到运城前面的时候,了解到,运城是大顺军的汇合地。可是有不少人已经向风陵渡方向开拔,而且得到了消息,到这里的李岩和红娘子,已经被李自成给骗到大帐里面就给捉了起来,李自成已经率领人马离开了运城。运城只留下军师和刘宗敏收拢后面的人马。
李菁判断,李自成的大军想靠船通过风陵渡完全渡过黄河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后面的范成坤他们的船队很快的就会封锁黄河,可是李自成他们还有沿着黄河跟着刘芳亮后面的一条路。李菁的想法是,这个方向的大顺军跑多少都行,可是东西不能让他们带走。他决心已下之后,安排好自己的小分队,亲自带人来到了历山。
历山上的人见到李菁带人来,差一点没哭出来,他们这里一点窑岗那边的消息也没有,那份焦急实在煎熬。见到了李菁,李菁把情况简单的一介绍,历山上的弟兄们都蹦了起来。有人说:“我就说,李自成到我们窑岗那边更占不到便宜。”
历山的弟兄们也把他们打退了几次李自成进攻的事儿介绍了一遍,李菁说:“你们的功绩,窑岗那边都会给大家记着。你们是立了大功啊。”
历山的头领都是原来的官军军官,他们知道历山不会再有战事了,大头领说:“我们这里没有事情了。李队长我们跟你下山去吧,看看能不能捞到仗打。”
李菁说:“实话告诉你们,我上山来就是请你们的。我们窑岗这次的计划是,直接拿下整个山西,所以你们的山上,以后除了生产之外,没必要屯这么多兵了。现在你们选一些精兵跟我下山去。我们要把李自成东逃路给他们堵上。你们看怎么样?”
历山的头领们高兴的说:“太好了,这一阵子可把我们憋坏了。”
大头领说:“我们挑出来五百精兵没问题。要需要的话,还有两万盐帮弟子。”
李菁说:“你们出五百人,剩下的留守山寨。从盐帮里面挑出来两千人跟着我们下山。另外告诉盐帮兄弟,盐帮到窑岗的弟兄们已经编到窑岗的队伍里面。我们是一家人。”
“放心,李队长。在这里。我们和盐帮的兄弟们早就是一家。今天晚上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带领两千五百人跟着你下山。”历山的大头领说。
在河津安排好了一个营的步兵留守,柳成潢带领着队伍渡过汾河的时候,和陈玉峰他们取得了联系。陈玉峰命令他们沿着黄河配合范成坤他们的水军慢慢的逼近风陵渡。陈玉峰他们的大军迅速的压向运城。
这时候,军师宋献策和刘宗敏在也不想再被窑岗人包围了,他们丢弃大批辎重,一起逃向风陵渡。
可是风陵渡附近黄河水流很急,船只日夜不停来回运送大顺军士兵,速度也快不了。
来到风陵渡的宋献策,知道李自成已经到了潼关,心里松了一口气。可是当他发现,李自成携带的大批金银珠宝的车队还停在黄河北岸的时候,一股热血在胸中上涌。可见李自成过河的时候是多么狼狈了。可是这是大顺军的吃饭的本钱,怎么会丢在这里没人管呢。
宋献策环顾四周,对刘宗敏说:“权将军,如果我们用船运这些箱子,不让挤在码头上的士兵上船的话,士兵们能把箱子推到黄河里面去。我看我们派一队人马,沿着黄河北岸追着刘芳亮进军的方向向东走,遇到有码头有船的地方再过河。不能把这些留给窑岗人。”
刘宗敏说:“军师,我亲自带人去吧。”
军师宋献策说:“不用啦!别为这些身外之物搭上你啦。我们做的够多了。安排一个可靠的人带领一万骑兵就行。反正这里也过不去了。”
他们那里知道,李菁已经算准了他们这条退路,正带人等着他们呢。
-------------
麻醉、消炎、输血、缝合,外科手术;邮编、宪法、专利、股票,科技创新。--《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