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安抚北线 稳住朝廷 (第2/3页)
周夫人说:“我们不管宁武关怎么样。我们这些家属,都想留在窑岗了。听说窑岗还有房子要卖,被忘了给我们留几套。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们的孩子们是天天盼着上学。”
张知木说:“周夫人,不用多虑。你们住的房子,就是你们的,那些卖的房子是给外人的。如果你觉得房子还不太满意,我们以后还会建新的房子。总之窑岗就是你们的家,其他的都不用担心。我还要谢谢我们这些来窑岗的家属,他们在窑岗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个出来捣乱闹事的。倒是那些有钱的富人们还出来耍耍酒疯闹闹事儿。这一点儿,阎伯最有话说。”
阎伯驹说:“是啊,我原来担心,到我们窑岗来了多少高官家人啊,他们以前都是万人之上惯了,到了我们这里还会耍耍威风啊。可是没有。这点儿让我想不到。”
周夫人接过话说:“其实啊,我到了窑岗的感觉你们不知道。窑岗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不管高低贵贱,在路上遇到你都会冲你点头一笑。这种感觉太好了。在这样的地方,大家互相礼让,谁好意思发脾气。说实话我们愿留在这里,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周夫人的话,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张知木说:“本来嘛,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就应该这样。我想如果全山西都能做到人人平等,那该多好啊!”
阎伯驹少有的这样激动,他说:“别的地方我们不说了,我们打下来的地方,慢慢的就要变成这样。”
周遇吉探到了窑岗人的态度,他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这个大明朝实在是不堪啦,现在山西的一切都要靠窑岗人了。朝廷已经很难对窑岗人怎么样了。如果窑岗人要是真的反了那一天,大明朝也就完了。好在自己和窑岗人的关系还不错,就凭窑岗人对自己家人的态度,自己在窑岗人这里留个退路,也不会有问题。这次窑岗人也根本没把自己当外人,好多话好多事也没背着自己。
周遇吉从窑岗人借了一些粮食,就准备回宁武去了。可是还没走呢,大同总兵姜镶又来了,周遇吉只好晚走一天,大家又聚了一下。
不过姜镶带来的消息,可是不乐观。他说对面的蒙古人是蠢蠢欲动。几次在边上惹事,姜镶都命令忍耐。因为山西这边李自成闹得正欢,他害怕两面作战。这次他听说李自成退出太原了,大喜过望。他原以为会在大同和李自成打一仗呢。
对姜镶的到来,张知木格外高兴,因为正有事情想去找他商量。不过张知木清楚,前世的时候,这个姜镶可是名人,是一个著名的墙头草,李自成来的时候,他听从他的早就投降的哥哥相劝,投降了李自成,后来又投降了女真,结果又举旗反清。
现在张知木见到他,心里明白,上次投降了,是因为他知道大明朝不行了,凭着他自己不可能挡得住李自成的大顺军。可是现在他知道,只要有窑岗人挡在前面,就有胜算,所以他不会投降。
张知木此时不知道,他那位投降了的哥哥去没去他那里劝降。不过张知木是不管有栆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大家见面客气完,向屋子里面走的时候,张知木故意问:“姜总兵,令兄一向可好?”
张知木的话,让姜镶吓的一哆嗦。他连忙支支吾吾的说:“好好!还好。”
张知木心里明白了,他哥哥一定去他那里劝降了。张知木也就没再也提这件事儿。可是姜镶找了一个机会,对张知木说:“张东家真是有神通啊!唉,我那个不争气的哥哥,自己降了闯贼不说,还来劝我投降。我是看在自己兄弟份上,没忍心杀了他。”
张知木说:“人各有志,你也不必为难。站在他的角度上看,你的哥哥还以为是在帮助你呢,你怎么能加害自己的兄弟呢?只是事情以后一定要注意,大明朝别的方面不行,锦衣卫的那些人可不是吃闲饭的。”
姜镶拱手施礼说:“多谢张东家理解!”
酒席间,张知木又给姜镶介绍了窑岗军队目前的进军的情况,和自己的对山西的一些打算。
姜镶说:“我是一直提着心啊。因为女真收服了大部的蒙古部落,他们稳定下来后,都把目标对准我们,不断的在边境挑衅,我害怕南面有李自成再进攻,北面女真要是再打来,我们要腹背受敌。”
张知木说:“正好周总兵也在这里,我们商量一下这件事。我看北面就全靠你们了,南面交给我们。对北面还是要采取姜总兵的办法,现在需要忍耐。等我把山西稳定下来,我们就不怕他们了。”
周总兵和姜总兵都点头。周遇吉说:“张东家,我们背靠着你们就放心多了。你尽快的对付闯贼,北面我们能顶一阵儿。”
姜镶说:“短时间没问题,我是怕时间长了不行。朝廷的今年的年粮饷还没到一半儿。这要是让北面的女真知道,他们不会忍着不动。”
张知木哈哈一笑说:“周总兵、姜总兵,你们放心。朝廷收不上来银子,他们也没有银子给你们发饷。不过很快他们就会有银子了。”
周遇吉和姜镶都放下手里的杯子,看着张知木。张知木说:“你们不用惊讶。我们被李自成围着,皇上不好意思向我们借银子。可是李自成打跑了,皇上就该下圣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