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攻打代州 讨论新舰 (第3/3页)
课,可是卢炳义和林宗伟、石涛缠着张知木研究了几天他们设计的钢壳船。
他们设计的钢壳船,采纳了林宗伟的建议,设计成沙船样式,吃水一仗,可载货五千石,三桅。原来林宗伟建议我们第一艘钢壳船是不是先搞得小一点,试一试到底怎么样。张知木没同意,因为他知道前世的时候海上跑的都是钢壳船根本就不用试。
张知木说:“我留出来这么大的载重量是为了以后安装更大的火炮,还有远洋时的自持能力。”说到这里,张知木突然想到,应该给船上装上冷库和空调,反正这条试验船要把所有能用的技术都要用上。
张知木说:“应该把李云鹤喊来,我想给这条船上安装一个冷库和空调机。”
张知木马上让杨玉琳给李云鹤打电话,请他过来。然后对大家说:“我们的船要想远洋出海,在海上一漂可能就一两个月靠不到岸上,船上的人吃不到新鲜食物,很容易生病。我们要是有了冷库,就可以将食物冷冻上,这样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林宗伟问:“张总说的这种冷库要是能建到船上可就太好了,我们知道出海苦啊,这吃的就是最大的事儿,有不少人死在海上,也就是死在吃不上新鲜食物上,尤其是没有蔬菜是最要命的。而且蔬菜也是最放不住的。”
石涛更有同感,说:“是啊!我们常年在海上的知道,这滋味儿最不好受。不过张总说的空调是啥东西?”
张知木说:“海上生活的苦处我知道,有的时候,我们到北边航行时太冷了,可是到了南方船舱里热的时候,都没办法太遭罪。我们可以把空气制冷或者加热以后吹进船舱里进行空气调节,是不是可以叫空调了。因为我们有了电,有了电电动机就以运动带动风扇,在舱里修一些管道,将冷热空气吹进船舱里,是不可以大大改善船员的生活质量?”
林宗伟笑着说:“张总是想把船上建的比宫殿还要好啊!”
张知木说:“是啊,这样的海上宫殿,我们的船是不是愿意到哪里去就可以到哪里去?”
李云鹤进来之后,听说要在船上建一个冷库,还有将空气制冷和加热之后,说:“技术上没有一点问题,只是船上的空间有限,这些设备上船的时候要进行重新设计,你们把具体参数给我就行。”
不过李云鹤接着又说了一个问题,“我在想,你们的蒸汽机也要重新设计,我看了他们发电厂的新蒸汽机,他们采用三极蒸汽机,就是把第一级蒸汽机汽缸里放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级的气缸的动力做功。这样蒸汽机效率提高了很多。”
石涛问:“是不是说,我们采用和我们福船上同样的锅炉,动力就会有所提高?”
李云鹤说:“是的,而且会提高的不少。”
卢炳义笑着说:“哈哈!看来我们的设计还要进行修改,而且是越改越好啊。”
林宗伟问:“张总,你说的炮台的位置需要那么大,那么高的强度吗?”
张知木说:“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李云鹤他们的线膛炮已经开始进行试验了,如果他们试验成功了,马上就进行舰载炮的研制。”
李云鹤说:“他们实验的效果还行,李威现在简直就离不开试验场。他说有了这样的炮,再到水上打仗,就不用那么些炮了。船上有一门这样的炮,比二十门迫击炮还有用。因为这样的炮可以像步枪一样的瞄准。孙亮他们的炮镜也是越做越好,李威用了之后,高兴地直蹦。”
张知木说:“赶紧试验,总结出来经验之后,你们要尽快的研制舰载炮。我们的船设计出来了,可是没有炮不行。”
李云鹤说:“可以先给他们生产一批这种步兵炮,让他们先用着,也练练炮兵。我们也尽快的研制舰载炮,不过舰载炮的事儿,一会儿我要和你商量一下。”
石涛说:“张总,这李自成是时候能撤兵啊?我们的六分仪早就搞完了,我们想在陆地上先试试它的精度。”
“在陆地上测试六分仪的精度?”张知木有点没听明白。
石涛说:“是这样的,我们商量了一下,我们想在山西具体的实地测量几个远一点地方的距离,然后我们再用六分仪去测,看看我们测量的精度如何?”
卢炳义说:“我也想用经纬仪,把我们山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仔细的测量一下,这样对我们以后也会有很大的用处。石涛他们事儿,也只算是一个用处。”
张知木说:“好啊,我支持这件事儿。卢先生,我们打完这一仗之后,铁路建设会很快的开始了。你的测量还要先行才对。”
卢炳义说:“这件事儿我也在考虑,不但铁路,公路恐怕也要用到这些。”
大家又说了一会话之后,各自去忙了。可是李云鹤没走,他说:“可算都走了。我们商量一下舰载炮的事吧!”
=======================
滑翔飞伞、橡筋航模、制作钢琴、组建空军。--《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