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秀容血战 炮兵取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 秀容血战 炮兵取胜 (第2/3页)

办法,李岩觉得回家也没有出路,才听从红娘子的劝告,跟造反的饥民一起投奔李闯王。

    此时李自成和李岩互相欣赏,根本没想到会有一天,会向对方下死手。

    后来,李自成的队伍壮大以后,着手整顿部队,严肃纪律,还接受李岩的建议,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好些宣传李自成的儿歌都是出自李岩之手,比如那句著名的“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就是李岩的杰作。

    李岩对李自成的影响很大的事就是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并给李自成推荐了军师牛金星,而牛金星又给李自成推荐了宋献策。可惜,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还是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害死了李岩。

    现在李岩还是李自成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不过那边的窑岗人对李岩也是很欣赏的,并且为了他,布置了一个迷局给李自成。

    此时,李自成虽然欣赏红娘子的豪气,可是他也不无担心的说:“我不怕窑岗人,可是我怕大家轻敌,那样会误事的。”

    宋献策就又把刘芳亮他们遇到的麻烦向李岩和红娘子说了一遍,李岩和红娘子表示,“一定小心行事,不会轻敌。”

    秀容的情况,已经通过电报通知了窑岗指挥中心。窑岗这边也可以听到秀容方向传来的炮声。

    欧阳鹤说:“秀容哪几门重迫击炮还没用,让他们明天准备好了,恐怕明天会有一场恶战。我们那个炮台上的重迫击炮明天也要开炮支援秀容。起码的是,秀容北城门会在我们的重迫击炮的火力范围内。我们为他们解决一面问题,他们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陈玉峰说:“一两天之内,我还是不担心秀容的事。我们的那一千步兵还没动手呢。不知道李治那边准备怎么样了,听说李岩的队伍已经上来。现在正是好机会。”

    欧阳鹤说:“这件事儿我们就别跟着着急了,还是让李治自己去做吧。他们干这事儿比我们强。”

    窑岗派到秀容带队的那个团长是赵金利,他也是很早就跟着陈玉峰从凌水码头来到窑岗的,也是凌水八杰之一,此时,他已经接管了秀容的防御指挥权。秀容知县完全同意交出指挥权,那些官军更是高兴,他们知道没有窑岗人是不可能守住秀容的,最起码跟着窑岗人吃喝的不用愁了。

    赵金利和知县以及官军的军官商量,“明天,一定会有一场恶战。我们都要有所准备。城上的滚木礌石还要在今夜都备好,明天贼军攻城的时候,我们炮兵还要压制贼军的炮兵,对于攻城贼军我们还先用弓弩箭和**对付,远一点的用弩雷雷,近处的用手**,再远的用弓雷。我们的火枪暂时还不要用,等那里出现危险了,我们的火枪兵再去应对,因为我们的防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我们要做长期的打算。我估计明天我们城北面的压力不会太大,因为我们窑岗在那个方向炮台上的重迫击炮正好可以覆盖到城北,当初我们设计炮台的位置时就是考虑到支援秀容这件事儿。同时,有了这个炮台掩护,我们随时可以和窑岗保持联系,随时都会得到窑岗那边的支援。”

    官军的一个千户说:“原来你们早就考虑到帮助我们守秀容了,不过那里离我们这里有四五里地远,你们的炮能打到这里?打到了这么远能打准吗?”

    “放心吧,炮台离北门儿正好是四里地,我们的重迫击炮已经进行了较射,所有的射击诸元都是设定好的,保证没问题。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们和窑岗那边已经秘密的建立了电报联系,有情况我们随时可以和窑岗进行联系。遇到危险窑岗那边会随时进行支援。” 赵金利鼓励着官军们说。

    知县问你说说:“啥是电报?怎么用电报和窑岗联系?”

    赵金利又给他们讲解了啥是电报和电报的用法。

    知县和官军们听完了赵金利的话,守城的信心更足了。

    刘宗敏答应了李自成一定要拿下秀容后也没敢大意,他回去也给自己的将士们开了个会儿。打了败仗的这些将领们,一个个都有些垂头丧气,这让刘宗敏很不高兴,“你们他娘的一个个像死了娘是的,都耷拉着脑袋干啥?要想出这口气咱们明天战场上见。”

    一个跟着刘宗敏多年的将领说:“刘爷,我们今天败就是败在他们的炮兵上,他们的炮兵一直压着我们炮兵,我们的炮兵不能开跑,到了城下,你们看见他们的**就象不要银子似的往下扔。不想点儿办法,我们有多少人也不够他们炸的。”

    “怎么啦?怕死啦?”刘宗敏大怒道,其实他也想不出来啥办法。方才到才闯王大营去,就是想问问军师有没有啥办法,可是闯王和军师都没有提到这件事儿,刘宗敏尽管儿脾气耿直可是也明白,他们也没有办法,也就没问。现在自己的部下这样问自己,他没办法也就只能发怒呵斥了。

    部下们都不敢吱声了,刘宗敏问:“我们的回回炮到了吗?”

    “到了。可是回回炮射程太近,如果不能压制住城上的炮火很难发射。就怕没等到回回炮发射,就被他们摧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