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满载而归 左军设伏 (第2/3页)
些没读过书的人,天生就会比那些读过书的人笨嘛?不是的。他们的区别是有些人生下来就在有钱人家里,他们能读得起书;而另一些人,出生在穷人家里,他们读不起书。这样他们才分出来读书人和不读书人。其实他们天生的是没有区别的。有区别也是人照成的。我们窑岗的孩子们,不管啥出身都要上学读书。不但读书,学校还管吃管穿。学生们每天的吃的都有鸡蛋牛奶,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平衡。你们不知道,到了我们学校的孩子们,不但气色好,而且个子明显的比其他的孩子们高。”
李茂还把学校孩子们读的书给他们看。好多的他们根本看不懂,看不懂他们就狡辩,说孩子们应该读圣贤书,不该读这些乱八七糟的东西。不过他们的底气已经不是很足了。
有几位老学究没发言,看来他们是很受触动。大家不说了,他们有人叹气说:“可惜我年龄大了。不然我一定要到窑岗去看看。”
李茂说:“没关系,等我们把窑岗的事处理一下,不用多久我们就将蒸汽客船,发到长沙来。您就在船上睡大觉,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直接把您送到窑岗去。”
“就用你们停在码头上的船吗?”
李茂说:“我们还有专门运送客人的客船,您看到的是货船。我们已经开通从北边张家口、杀虎口直达扬州的联运。只要您买完票,您的吃住安全就全由我们负责。知道把客人送到目的地。”
经常是,李茂的一个话题就能引来无数个问题。这些长沙人,已经对遥远的窑岗充满了向往。这也就是李茂的目的。要不是言语不通的话,李茂还会介绍的更多。
穆义现在是越来越佩服李茂了,李茂告诉他,今后窑岗的事业要扩展不能仅仅的依靠武力,窑岗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也是很好的武器。将来收拢人心,靠的也是全方位的影响力。当然没有武力做基础,经济做后盾,其他的方面也没有用。
长沙对商品的消纳能力的确惊人,李茂带来的货物没用几天时间就很快的销售一空。要不是李茂特意留下一船的货物留给毛辉销售,也很快的都没了。李茂告诉毛辉,这剩下的货物就留给他慢慢的零售,只是用批发价和他结算,销售所得的银子就留在长沙交给他保管,后面送来的矿产等,也要照收不误。估计明年开春船队还会再来。到那时候会来更多的船,带来更多的货物,也会带走更多的货物和矿产。毛辉明白,这样一船的货物不是李茂留在这里,就凭自己的小本儿买卖,是绝对进不起的。这些货物零售出去的差价,是自己以往几年也挣不到的。他自然心存感激,保证不会误事,让李茂尽管放心。
交代好长沙的事情,李茂和穆义就满载而归了。到了岳阳装上从岳阳采买的货物,就出洞庭湖进长江顺流而下。这天下午,李茂他们的指挥船,就停靠在和宋涛约定的一个武昌码头上,让码头上的通知宋涛。李茂他们船队没停,继续顺流而下。
不久,宋涛带领着人赶着几辆马车来到码头上。李茂连忙迎下码头上。宋涛说:“我们东家这次让我送过来十个箱子,您验一下。”
李茂逐个打开箱子一看,心里大惊。虽然李茂不认识这些宝贝究竟是啥,可是他知道一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宋涛说:“我们东家说了,这些东西只有送到窑岗那样的地方,才是他们最好的去处。都是不可多得宝贝。李掌柜的路上一定要保管好。”
李茂说:“看来张东家这次真的啥的出手啊。”
李茂命令人将箱子抬到船上,放到底仓放好。
李茂临上船的时候,宋涛说:“李掌柜的,你们的那种白布,我一拿回去就不得了了,大家都说整个汉口三镇,就没有人能织出来这样的好布,以后你们有多少,我们就会要多少。你可别忘了关照我啊?”
李茂说:“放心吧。下次再来争取给你弄一船来。我们要去追赶船队,就不多留了。”
告别宋涛,李茂他们加速前进,不久就追上船队,又一次的在前面引路。
快到九江的时候,穆义他们控制船速,让船正好天刚亮的时候来到九江段的鄱阳湖入口。按照计划,两艘战船掩护平底船通过九江之后,平底船继续拖着驳船顺流而下,让他们到了镇江再停船等待。李茂他们的两艘战船进了鄱阳湖直奔景德镇。这次进到鄱阳湖除了遇见几艘小船,也是没遇到任何麻烦。
李茂问穆义,你说:“我们左大人难道是被我们打怕了,不在敢来惹我们了?”
穆义说:“不会,左良玉是个宁让人打死不会让人吓死的人,他手握十二万大军,一定不会就这么完了。或许他们还会在我们出鄱阳湖的时候拦截我们。”
李茂突然脑子里面一闪,说:“难道他们不会再景德镇等着我们?”
“不会的,他们终究还是官军。不敢把事儿做的太露骨。”穆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