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闯王攻城 重迫助阵 (第3/3页)
这时聪明的文臣们谁也不会再多说,去触这个霉头。他们也都知道,崇祯皇上是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而已。
经过几天的准备,李自成又开始进攻了。
不过这次他们进攻的方向是潼关城的南面,因为这个方向隔着整个潼关城能避开窑岗人炮火。
李自成和军师们商量的结果是,现在窑岗人的炮火都在船上,他们的蒸汽船机动能力强火力猛,我们没有对付他们的办法,但是如果我们夺取潼关他们忌惮炮火对潼关城内的损害,我们就可以在潼关城上,居高临下用炮火对付他们。如果窑岗人火炮上岸,我们就用人海战术,把他们淹没,夺过他们的火炮。
不过攻取潼关想避开窑岗人的炮火,就只能从南面开始攻击了。所以他们在南面集中了所有的炮火,一开战,就把潼关北面从城上到城内,打得硝烟弥漫。
在炮火的掩护下,李自成的官兵们,举着盾牌冒着强弓劲孥扛着云梯冲到城下,前面的人一批批的倒下,后面的人又一批批的冲了上去。
城下人员集中后,城上的人把窑岗人送来的**,一个个点上火扔了下去。**在人群里不断的炸响,顿时城下,就死伤无数,李自成的官兵们再勇敢,也挡不住**的轰炸。第一次进攻,就被打下去了。李自成的人死伤无数,城上的守军也在密集的炮火下死伤惨重。尽管潼关上的炮火,也还击的很密集,可是潼关城一个方向的火炮数量,照李自成的火炮数量差的太多了。
在黄河上观战的刘云、李威、范成坤都有些着急,可是使不上劲儿。不过李威在李自成退兵后,说:“你们用望远镜看看,南面的山坡上,有一片烟雾,那里一定是李自成的一处炮兵阵地。”
刘云和范成坤都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他们都同意李威的意见。李威说:“我们迫击炮够不到那里,可是我们的120重迫击炮三级装药就能打到那里。”
刘云说:“李自成再次进攻的时候,你用120重迫击炮给他们来几炮,就够李自成哭一会了。不过你能打到那里,就一定把炮弹到潼关北城墙外面,是不是?”
李威一笑说:“你可够歹毒的啊,等到李自成军队都开始架云梯了,我们再给他们来几下。那李自成可就太惨了。”
经过重整旗鼓,李自成军队第二天天一亮又开始进攻了。这次炮火准备的时间更长,好像明显的又增加了不少火炮。
李威命令,把五门120重迫击炮抬到码头上。他用望远镜不断的看着,也不断的计算着。然后他来到码头上,亲自操炮,调整好射击诸元,亲自拿起一发炮弹,送到炮口,然后蹲下。炮弹“咚”的一声打了出去,没等炮弹落下。李威又拿起望远镜,瞄向弹着点儿,远处弹着点冒起了一股白烟,接着沉闷的炮弹爆炸声传了过来。李威满意的点点头,又修正了一次射击诸元,又打了一发,之后调整好射击诸元,并把射击诸元传给另四门炮。另四门炮调整好射击诸元后,李威命令:“三发连放!”
接着五门重迫击炮,每门炮都“咚咚咚”的打出去了三发炮弹。
在后面观阵的李自成和军师牛金星,看到第一发重迫击炮落下后,就知道不好,他们没想到船上的炮弹打的这么远,不说窑岗人炮火密度大但是射程近吗?
等第二发炮弹落下,李自成的炮兵们知道第三发炮弹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了。可是严格的纪律让他们没有人敢离开自己战位。
不过第三次来的炮弹不是一发,而是经过李威矫正过两次射击参数的五发炮弹,五发炮弹一下子就将李自成炮兵阵地,炸成地狱一样。可是接着又有两个五发炮弹,落在这处阵地上。炮弹爆炸掀起的冲击波让远处观战的李自成和牛金星不得不转过身去。
其实他们也是实在不愿意看到炮兵阵地被摧残的情景了。
最后,有一处**殉爆又炸起了一个的蘑菇云。这处炮兵这地彻底的被抹掉了。
李自成的心里一直冬冬的不停的跳动,好像心脏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不知道是方才炮弹的爆炸震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心疼那些自己心尖上的炮兵们了。李自成瘫坐在那里,好长时间一动也动不了。
这时李自成官兵们,已经冒着箭雨冲到城下开始架云梯。尽管合城上还是石头**不断的向下招呼,可是李自成的官兵们没有后退的,真的是前仆后继,不断的涌到城下。
可是城上的士兵们知道,要是他们上来了死的就是自己。两下子就这样血战在了一起。
刘云来到码头上对李威说:“李威,别等了。再等一会儿,李自成的人登上城墙了。”
李威说:“看你急的,我本来还想等一会儿。那就听你的,不等了。”
因为已经按照方才的参数调整好射击诸元,李威命令:“三发连续射!”
这次李威是给每门炮分配的射击目标是沿着潼关城南外一线排开的。再加上炮弹落点的自然分布,这次炮击造成杀伤效果更是惊人,李自成看到,自己的士兵在炮弹的爆炸声中象树叶一样四处飘散,他知道这仗没法打了。
李自成的那些攻到城下的士兵,本来今天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开始共攻击的。可是他们都被这一连串的巨响被震得蒙了,都停止自己的动作,傻傻的停在这里,一动不动。城上的士兵也被震撼的停止动作。
一会儿,李自成的官兵们开始悄悄的撤退了,好像害怕惊动城上的人似的,都是不声不响的。城上的士兵也很默契的没有再动手,就这样双方士兵们默默地分开了。
李自成精心准备的这次进攻又是无功而返。
------------------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