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一号福船 长发难剪 (第3/3页)
“你们的关于零经度的建议我同意,我们就将零经度标志定在我们窑岗广场,在这里建一个纪念碑,以后大家都可以在这里横跨零经度线线照个相留念,就凭这也可以给窑岗带来不少游客。”
张知木说完,看见大家都在看着自己,范成坤问:“张总,你说的照相留念是啥意思?”
张知木知道自己又说秃噜嘴了,连忙说:“是这样的,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叫照相的技术,就是用一种叫照相机的东西,把我们真人的影子照在一张硬纸片上。这就是照相技术。”不过说完这话,再怎么觉得真的该开始研究照相技术了。这东西原理并不难,这事就交给清风之子他们吧。
大家都对张知木说的照相技术很感兴趣,范成坤问:“张总,你说的照相技术啥时候能搞出来啊?”
张知木笑着说:“这可不好说,搞技术这事儿,要说顺利就很快;不顺利的话,就很难说。不过我想搞出来以后,给我们军人,每人都照一张相,给大家都留个纪念。”
范成坤说:“是啊,尤其是我们的军人,哪天死了,能有个原来的人影也好啊。不像现在,一埋了就连影都没了。”
张知木不想再说这事儿,就说:“六分仪的事儿,明天我和你们与孙亮他们一起研究。你们用的望远镜,都是他们研究的。我也提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孙亮他们已经研制出来双筒望远镜,这次你们可以带几个回去。还有一样东西正在研究,我想你们会很感兴趣,就是光学测距仪。有了这种光学测距仪,你们可以很远的就测量出来目标距离。”
石涛一听还有这样的东西,问:“张总,说是真的吗?测量精度是多少?”
问完,石涛又觉得问的有点儿不妥,张知木怎么会说假的。
张知木没介意回答说:“精度,我还不知道。等孙亮他们搞出来之后,你们一起检验吧。不过应该满足炮兵射击需要才行。”
石涛说:“我的意思就是,看看能不能满足炮兵射击需要,如果能满足射击需要的话,就可以先敌开火。那可是太好了。”
晚上,张知木和陈玉峰、欧阳鹤设宴一起招待范成坤和林宗伟他们。
没开宴之前,欧阳鹤对张知木说:“张总,你的军服设计的有一个小问题。”
张知木说:“欧,您说?”
“是这样的,您的大盖儿帽恐怕没法使用。因为我们的发髻都是盘在脑后戴不上大盖儿帽。”
“那能不能都剪成短发呢?”
欧阳鹤说:“这恐怕还不行。因为大家都认为,血发受之于父母,不可以剪掉的。”
张知木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现在要是实行剪短发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就是满清进关之后实行剪发,也不知道就为这事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张知木说:“看来这件事儿要缓缓再说。不过我觉得每人配发一个藤条帽子,还是可以的。因为藤条帽子抵挡一般的弓箭等足够用了,而且并不是很重。”
欧阳鹤说:“其他的都没问题。我看你想的很周到了。”
张知木说:“还有一点,我们要制定更详细的军人伤亡抚恤制度。伤的士兵,能劳动的我们要给于安排适合的工作。不能劳动的,有我们一直养老。他们的家人也都要有我们养起来。特别是阵亡的将士,我们一定要负责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人,负责他们的老人的养老。而且要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烈士活着的时候。这样,我们就要造成一种参加我们窑岗军队十分光荣氛围,也使我们窑岗军人自己有荣誉感。他们也就会自觉的爱护自己的荣誉。特别是实行军衔制以后,我们的军人地位会大幅度的得到提高。”
范成坤和石涛他们都事先了解了一下军衔制的这件事儿,他们也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对那些在军队里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绝对可以增加他们的荣誉感。
范成坤说:“我们听欧阳先生介绍了军衔制的事儿,我们水军是全力支持这种制度,特别是我们水军有些人可能不能安排啥具体的职务,可是这人技术能力就是强,资格也老,我看就用军衔制最合适。我们是全力支持这种制度。”
石涛说:“我看到了水军的制服,实在是太漂亮,看来张总这次要花很多银子了。”
大家都开心的大笑起来。
林宗伟对张知木说:“我还没仔细的看一看窑岗呢,可是就凭我看到这一点儿,我可以说,我们大明朝就在也没有能象这样的地方了。你看看满大街的人,就很少看到垂头丧气的,一个个满面红光的,看着就让人开心。我和卢炳义先生说了,明天就开始搞我们自己的船。”
张知木说:“林先生,你还是带着你的公子们好好看看窑岗吧,正好石涛也在,你们就一起好好看看,反正公司会给你们安排车子。”
林宗伟很感激的说:“好吧!让张总费心了。”
张知木没想到的是,石涛他们参观冶场的时候,却发现了宝贝了。
------------------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