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窑岗得信 天无绝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窑岗得信 天无绝路 (第2/3页)

应一声出去了。

    陈玉锋看完前面的信,看出来了,后面还有密信。就让人把李治的人请过来,把后面的密写信翻译过来。

    后面是张知木对这次事情处理的意见。首先是说自己目前没有危险,现在皇上还事很信任自己。其他事情,要把第一批银子送到之后看看情况再说。但是自己不回去之前,第二批银子绝对不能再送过去。第一批银子送到后,一个月之后,皇上还不放自己,就要想办法脱身。自己脱身以后,也不一定就立刻与朝廷翻脸。还要想办法周旋,说是对奸臣不满,对皇上没有意见。回去后,可以再将银子送到北京,这些银子换来一段时间的稳定很有必要。

    见到张知木的信,陈玉锋和欧阳鹤都长出了一口气。欧阳鹤说:“还是张总冷静,看得清楚啊。这样我就以保护银车的名义,带一部分人送银车到北京。到了北京我们就假意返回,然后转一圈之后,再回到北京。”

    陈玉锋说:“对这是个好办法。你们跟着李公公走,还没人检查你们。但是你们最多也只能去二百人跟着李公公走。其他的人还是要分开化妆走,重武器你们就带着吧。就以给知木带东西的名义带过土门关,过了关就好办了。”

    张知木这几天还真的是很悠闲,他可不管外面已经搞得惊天动地的,一个个已经工上弦,剑出鞘的。

    这个大院子,以前一定是个极富之家的,张知木在一个房间发现,那些好长时间没动过的摆设,竟然都是一些古董。

    还有一件事,张知木觉得很奇怪,就是这里的一位管事的仆人头头,也算不上管家,就是安排院子里的卫生打扫等事宜一个小头目。

    此人四十多岁,一看张知木就觉得不像个干粗活的仆人。一次张知木在那个放有古董摆设的房间里,摆弄一件古董时,失手差一点掉在地上,在房间里打扫的那位仆人,嘴里忍不住发出了“哎哟”一声,张知木回头看时,那位仆人说:“老爷,您手里的是一件钧窑荷叶碗,价值不菲啊!”

    “这就是‘黄金有价钧无价’的钧窑器物?”张知木这才觉得手里的东西实在是太珍贵了,忍不住问道。

    “正是,老爷。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的第二座官窑。钧窑瓷器要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窑变出来万千景象,非人力能及。”这位仆人随口说出来关于钧窑的介绍,绝对与他一个仆人的身份不符。尤其是张知木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东西,更让他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一般人。或许是扮作仆人在这里监视自己的也是有可能的。不过那些锦衣卫里会用一个这样的人监视自己吗?不是太大材小用了吗?

    尽管张知木对此人有些怀疑,可是此人对文物方面的知识还是很令张知木欣赏的。所以每次张知木再进这房间,欣赏这些文物的时候,就请那位仆人过来,向他请教有关这些古董的知识。慢慢的张知木和他也就熟悉了。这个人名叫董吉昌。

    一次张知木突然问董吉昌:“我看你吧不是做仆人的,也不像是锦衣卫的探子,能不能说说你到底是干啥的?”

    这董吉昌突然跪下,说:“张老爷!我知道您是窑岗的大东家,整个北京城都知道您是我们大明朝的顶梁柱,你还是想法快走吧。朝里的奸臣们是不会放过您的。”

    张知木最见不得人给自己下跪,连忙扶起董吉昌,张知木也被这个恕不相识的人冒死的举动给感动了。要知道此人现在的举动是绝对会容易丢掉性命的。

    张知木让他坐下后,董吉昌几乎是流着泪说:“张东家,这些天来,我看出来了,您是个好人,我就不瞒着您了。其实这里就是我原来的家。”接着董吉昌讲述了他的故事,让张知木气的攥紧拳头。

    这位董吉昌家里在这京城开了一个古董文物铺子,这个文物铺子在京城可是很有一些名气,传到董吉昌这已经是百年的老字号。本来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可是不小心被京城的一个朝中很有势力的人看上了。

    一天有几个气度不凡的人来到董吉昌的铺子里,说他们家的主人想寻找一件宋朝汝窑的天青釉葵花洗。董吉昌确实听说这件天青釉葵花洗,可是古董这东西要是去找可是很难找,能遇到那就是缘分。

    来人说,这件宝物是自己家主人家传的宝物,由于前些年,家中出了一下变故,让这件宝物从家里流了出去。现在家中稍定,主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寻回这件宝物。他们已经在整个京城古董行里都发下帖子要寻这件宝物。如果董家得到这件宝物的消息,请一定帮着把宝物留下。

    来人留下帖子介绍,这件宝物葵花洗直径四寸左右,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3枚。通体罩釉,淡绿如天青,冰裂开片隐若,间以细纹色略沉,葵瓣边沿薄釉处投淡淡暗紫,偶露色深胎土。

    当时董吉昌也没太注意这件事,因为他的店里经常有藏家来寻找这样或那样的藏品。如果注意的话,其实来人的漏洞也是很大的,一般的人寻找某件器物,不会说不惜任何代价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不是自己要给这件器物抬价吗?

    这些人做的这个局还很大的,在这几个人没来之前,董吉昌的店里就来了不少新顾客,有几个人还在他这里买了不少东西。慢慢的董吉昌和他们也都熟了。其中就有几个为躲战乱卖了老家的田产,在京城买了宅院住下来的。看得出来,这些人家中都是很殷实的,买东西都不是太讲价钱。

    过了几天,还有人也来打听这件葵花洗,董吉昌心里明白,京城古董行都已经被这件宝物给折腾起来了。一直到这时董吉昌也没想到自己会与这件宝物有啥关系。

    一天在董吉昌的铺子里,有几个老顾客正谈论着这件葵花洗的事儿,那位新来的顾客也进来。坐在那里听大家谈论一会,也没说话。可是大家都走了,这人却没走,他见四处没人,就问董吉昌:“董东家,你说那件葵花洗能值多少银子?”

    董吉昌说:“这可不好说了,就看买家愿意出啥价了?怎么你见这件宝物?”

    这位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