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群臣发难 知木被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群臣发难 知木被困 (第2/3页)

绝对不止这么些。你放回张知木回去,银子得不到不说,此人回去就会比李闯贼还难对付。皇上,我们都是为朝廷着想啊。”

    崇祯皇上说:“你们既然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我让你们捐些银子,你们为啥不捐。我也把你们家里的银子,收回来你们愿意吗?”

    大臣们齐刷刷跪在那里,就是不起来。

    崇祯皇上明白,今天这些人是商量好了一起来逼宫的,今天自己说啥也没有用了。看着跪倒一片的文臣们,崇祯知道今天不可乱来,否则不好收场。说到:“都起来吧!你们的一片忠心,朕是清楚的。可是我们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去怀疑,为朝廷几次临危解难的大义士。我就把张知木留在京城一些日子,给你们一点时间,如果你们确实能找到张知木有谋反的证据,不用你们说,朕也不会放过。不说丑话我先说清楚,如果没找到证据之前,你们要是有谁敢动张知木一下,我就灭了他九族。都退下吧!”

    文臣们的第一场算是基本达到目的了,把张知木留在京城,剩下就要利用张知木不在北京的时机,好好做做文章,不愁找不到张知木的漏洞。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次崇祯皇上是被逼无奈,以皇上的心性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就凭皇上最后说的那句话,这些人还真的不敢造次。

    皇上让大臣们退下后,觉得今天实在是被这些大臣们给算计了。让他出面借银子的是这些人,这次要为难张知木的还是这些人,自己想为张知木分辨一下,这些人都不允许,今天的架势就是不把张知木留住绝对不罢休的。要不是自己忍让一下,今天还真的不好收场。不过,这事儿如何去跟这位张知木说呢。本来自己向人家借一百万两银子,人家大度的一下子就答应借给二百万两。今天的事儿,要是跟张知木去说,这个张知木还不笑话死自己。崇祯皇上的情绪从昨天的兴高采烈到今天的垂头丧气,真是一落千丈。更让崇祯生气的是,自己这么秘密的事,怎么就会走漏风声,这些大臣们啥时候商量的这件事,东厂西厂怎么会一点儿消息没有,真是太可怕了。这个张知木的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大臣们要是先对张知木下手,给我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还说是为江山社稷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

    和崇祯皇上不一样,好好地睡了一觉的张知木醒来后,情绪并不是很兴奋。想到昨天和皇上的一席谈话,张知木觉得这位皇上,是有励精图治的决心,可是没有可定天下的能力。现在大明朝政治上腐败、军事上失利、经济上衰落,可是崇祯皇上对未来千疮百孔大明朝已经没有更有效办法,只是到处堵窟窿,现在基本上已经失去对大部分地区的指挥控制权。看着他因为过度操劳的,三十多岁就满头花白的,眼角已经爬满皱纹,一脸疲惫的样子。张知木除了觉得有些可怜外,真切的认识到,这个皇上可不是谁都能做的。自己现在尽可能的要支持这个摇摇欲坠的皇上,还是由他继续支撑北边的那片天吧。等我把铁路能修到了北边边关,就不劳还是皇上您操心了,给您安排一个啥文史专员干干得啦。

    按说崇祯皇上真的还是历史少有的好皇上。

    崇祯名叫朱由检,生于1610年的正月,是太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的儿子。崇祯五岁时母亲就死了,他虽然贵为太子之子,但当时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并不稳定,万历皇上几次都要废掉他的太子位置,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再加上万历是一个淡漠于亲情的人(事实上历代帝王因为子孙众多,往往亲情平淡如水),因而崇祯几乎从小就没享受过平民家庭那种天伦之乐。万历既不喜欢崇祯的父亲,当然也就更不喜欢木讷内向的崇祯。后来,他的生父历尽坎坷而位尊九五,却在即位的当年就因纵欲过度病死。皇位传给了崇祯的哥哥朱由校。这个年轻的皇帝对治理天下基本没有兴趣,把大权一股脑儿地交给了太监魏忠贤。在这个皇帝眼里,连大明的江山也可以如此漠不关心,何况是崇祯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因此,崇祯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完全没有享受到原本再平常不过的父母之爱、兄弟之情,反倒是目睹和亲历了红丸案和移宫案等骇人听闻的政治阴谋。

    前世时关于崇祯皇上的是非功过,讨论的太多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崇祯皇上是一个勤奋励精图治的皇上。

    崇祯皇上继位时年仅十七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乱摊子,他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和劲头。所以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才入睡,经常地召见廷臣探讨治国方略。

    崇祯十五年,崇祯皇上因为病了,临时免了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也能感激又羞愧,亲自手书对辅臣进行褒奖,进行自我批评。足见他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勤奋执政的程度。

    杨玉琳看见张知木起床后就不声不响的坐在那里发呆,为逗张知木开心,问:“怎么起来就发呆,是不是还在想着皇上赏赐的美女啊?”

    张知木随口说:“是啊,皇上赏的美女是好啊!回山西的时候别忘了替我带回去。”

    二人说笑着洗漱完后,就到饭厅用了点儿饭。张知木正想着,一会儿干些啥呢,王公公又来了。

    不过,张知木看到这次王公公没有像以前那样,嘻嘻哈哈的,而是一脸严肃,张知木知道一定是有啥事儿了。

    果然,王公公见到张知木之后,说:“张东家,随我来。”

    张知木和王公公进到房间里,把门关上,王公公说:“张东家,坏事儿了。你秘密进京的事儿,不知道为啥走漏了风声。方才皇上把我是一顿臭骂,我连屁都没敢放一个。你说这事儿怎么就走漏风声了呢?”

    张知木哈哈一笑说:“我当是出了啥大事儿。走漏风声就走漏吧,我又不是做贼来了。我正好可以在京城走动走动。”

    看张知木没当回事儿,王公公急了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