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二百二十八章 山西捐粮 (第1/3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山西捐粮
到了潼关,大队船队没做太多停留,只是张知木和陆成祥上岸一下,没耽误太久,就回到码头上继续赶路了。
上岸后,张知木直奔守备衙门,见守备宁德,陆成祥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潼关分店。
宁德见到张知木十分的高兴,挥退众人后,低声说:“张东家,孙传庭总督南下击敌势在必行,他也知道此战胜负难料,他悄悄地对我说,见到你的话,就让我告诉你,你要是想保住山西不失,就必须接管潼关,否则山西难保。”
张知木刚要说话,宁德挥手说:“张东家,您不必解释。大家好多事都看得明白,我们就怕你不明白。我这些人必须和朝廷一起共存亡,而你不必,你为朝廷做的够多了,你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孙传庭总督话说的够明白了,他这是安排自己的后事。如果我们这次战败,希望张东家能把我们的家人保护好。”宁德更低声的说:“朝廷靠不住。”
宁德的话让张知木心里一热,他们是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说明他们对自己实在是太信任了。张知木和宁德说:“何必到那时,现在就把家人送到窑岗去不是更好,我们窑岗人有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他们饿着。”
宁德也是很激动,但是还是摇摇头说:“如果那样,军心会不稳。让朝廷知道更不得了,我们受牵连不说,还会影响到您的。您是我们最后的希望,有一点儿办法,我们都不会牵连您的。当孙总督听到您把李自成水军打败之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千万要保护好这位这张知木张义士,他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张知木说:“宁将军,你们在生死关头能把家人交给我,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您放心您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这次我们不能耽误太久,回去我就会安排好房子,等着你们的家人到来。请转告孙大人,我们窑岗人有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你们的亲人饿着。”
张知木起身和宁德紧紧地握了手才分别。
出了衙门张知木冲李菁一挥手,马上回码头。上船后一会儿,陆成祥也匆匆的赶回来。蒸汽船一声汽笛长鸣,没管岸上观看的人群,直接西去到了汾河入口扯起风帆,借着强劲南风急速的追上了船队。到了平阳府(临汾)的时候船队靠岸,张知木按照商定好的,在码头上留下两万石粮食。李菁上岸去通知知府大人,说窑岗人给灾民捐赠两万石粮食,请大人去接收。知府大人激动地嘴都打瓢,乘轿直奔码头。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知府知道这些粮食即意味着少死不少人,他怎能不着急。知府大人来到码头上,看到一大排船停在码头上,才相信这事儿是真的了。张知木见知府来了,也来到码头上。行完礼,知府大人抓住张知木的手不放,说:“张义士你是我们的恩人哪,我替平阳人谢谢你的大恩大德。”
张知木也客气一番,说:“大人船上的粮食您就组织人卸吧。船上的费用我们已经都付完,你们只管卸完粮食就行。我们还要赶路,就不多呆了。”说完告别知府登船起航了。
照此办理,张知木他们到了汾州(汾阳)、晋阳(太原)都留下两万石粮食给灾民。这让整个山西又一次轰动了,都知道现在的山西米贵如珠,窑岗人竟然如此大手笔,真是义商。百姓们就认这样的道理,谁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好处,他们就感激谁。
张知木他们的船队,在整个汾河里拉出去很长很长。张知木他们在后面捐赠粮食的时候,前面的船已经到了凌水码头。
在潼关的时候,早就飞鸽传送通知凌水码头,凌水码头直接用电报通知了黄玉坤,告诉他们做好接粮食的准备,同时通知秀容知县,窑岗人要捐赠一万石粮食。这秀容知县,早早的就带着运粮队伍等在码头上,对他们来说这救命的粮食实在是太珍贵了。
李云鹤也是早早的就带人来到凌水码头,不过看到秀容知县带人先到了,他知道还是先把他们打发走了再说。先到凌水码头的陈玉锋等人,让李云鹤组织人先给秀容的运粮队装粮食。还没等张知木到达凌水码头呢,秀容的运粮队已经把粮食都运走了。秀容知县和陈玉锋他们说,,等回去把粮食安排好了,再到窑岗去感谢去。其实陈玉锋他们还希望他早点走的,不希望他看到运回来多少粮食。
李云鹤做事还是很有章法的,这次他组织人带来一万匹挽马,三千头骆驼,两千多辆钢簧马车。把凌水码头挤得满满地。他知道这次带回来的粮食不少,所以他把山洞的里的粮食都重新摆放了位置,山洞里的排风系统也接过去电线用上了电力。
到了凌水码头,成坤一发话,码头上工人按照平时的组织就开始有条不紊开展了卸船工作,这些工人知道,窑岗的船队一回来,们就可以凭力气挣一笔银子了。
李云鹤的运粮队也按各个级别组织起来,每个级别都有人负责。装好一批粮食就走一批人。运粮食的队伍几乎把窑岗和凌水码头连接起来。
《窑岗周报》现在新闻意识也很强,也派人到凌水码头了解船队和运粮食的情况。
船队到家了,张知木就不操心了,有陆成祥在这里他啥也不管。
张知木和陈玉锋、欧阳鹤一来到码头工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