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一百九十五章 河湾村遭难 (第1/3页)
第一百九十五章 河湾村遭难
李茂他们一万多匹马的商队,在这乱世当中,可能已经是大明朝绝无仅有的。这样一支商队,行走在这千年古道上,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冲破阻挡他们前行的一切障碍,无所畏惧的一路向前。商队也给这条沉寂多年的古老商路带来了新的生机,使这条古道重新的焕发了活力。
离开河湾村后经润城镇到五龙口镇,这一段沁河的河道斩切太行山,河道随山弯曲,岸壁陡立。夏日时水流湍急,水力丰沛。冬天河道的冰面也不是非常平整。李茂他们在这一段走了三天时间。
沁河出五龙口,流经冲积平原之上,两岸筑有堤防,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和黄河下游河道相似,也是“地上河”。这是因为沁河河水和黄河水一样,含沙量太高的原因。
沁河离开太行山向南不久就转弯一路向东,经怀庆府(今沁阳)、徐堡镇再向东到武陵县再向南汇入黄河。
这一路李茂他们基本上都是走在沁河的大堤上,路要好走一些,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但是长长的马队还是走了四天。
进了黄河,李茂他们一路沿着黄河的北岸向东走,到了开封的北岸时才选了一处冰面比较好的地方过了黄河。这一段他们又走了四天时间。
从沁源出发,李茂他们一共走了二十几天,历尽千辛万苦才到了开封。
开始的时候,李菁和柳成璜他们知道李茂对走这段路有些顾虑还不太理解,不过他们都是跟着李茂下过晋南,知道李茂是个谨慎的人,不会轻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次他们跟着李茂来到这沁水古道以后才知道,这里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都是太复杂了,如果不是李茂有极大的忍耐性和智慧化解了不少危机,要是一仗仗打过来,那还不知道啥年月才能走出这条道路呢。
其实他们对李茂由不理解到佩服的过程,对他们自己也是个很好的锻炼。他们也学会了,处理事情能用软的办法解决就用软的办法解决,动用武力是最后的手段。
在开封城外,李茂带着商队扎下营地,准备好好地休整一下。
安排好商队的事情,李茂和李菁带着几个人就进城,来到王府拜见周王。张知木给周王带来了一份礼品,当然都是窑岗自己生产的东西。象玻璃镜子、带拉链的皮包、肥皂、各种锁头、带拉链的皮靴,还有《窑岗周报》。周王见到窑岗的人亲的不得了,非要留李茂等人在王府吃饭不可。但是李茂婉言谢绝了。
离开王府,李茂等人找了一家好一点儿的客店住下。他要联系一下以前的朋友和上次张知木在开封接触过的一些商人。这次李茂还要替陆成祥打前站,要在开封买下一处地方,以建一个分号用。因为窑岗已经决定在开封建一个包括票号、商铺、客店的分号。李茂这次是先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因为陆成祥一直没定下来这个分号的掌柜的,现在只能是李茂先代劳了。
由于开封几经战乱,加上连年旱灾,生意都很不好,所以店铺房产都很便宜。在山陕会馆的帮助下很快的就看好了一处临街可做前铺后院的大宅院。这既可以改造成一个门面铺子和票号门面,后面又可以做一个客店,以后运输公司发展到这里还可以作为一个站点儿。
李茂的商队到了开封,使整个开封象过节一样热闹起来。因为一万多匹马的商队实在是太大了,就是平稳年间,这样的商队也是不多见的,何况是这乱世。好多人都是不畏寒冷出城来看热闹。一方面窑岗刚刚为开封解了围,开封人都一直没忘,另一方面这一万多匹马也实在是壮观。好多开封人出了城来到营地就主动地帮着干活,因为他们知道上次没有窑岗人帮着送粮进城,不知道开封城里还要饿死多少人,他们的感激之情,只能用行动来表达了。这让窑岗来的人也很感动。那些开封城的商家更是在李茂住的客店排队等着见李茂。这些商家既感激窑岗人在危难时出手相救,对李茂带过来的货物也是很感兴趣。
在开封停留几日,李茂觉得价格合适,就卖了一些货物和两千匹马。开封终究是个中心大城市,它辐射的范围很大。开封的商人们对李茂留下的货物太少表示了不满。李茂跟他们耐心的解释的说,这些货物原本是扬州那边定好的,看到开封的父老们实在是太渴望留下这些货物了,这才是勉强的抽出了一些,不过大家别着急,等黄河一开化,后面窑岗货物还会运过来。
李茂觉得这次看中的那个院子实在是太好了,为防止有啥其他的变故,就决定直接用银子买了下来。留下几个人看着院子,等着陆成祥他们到了再做安排。
原来的打算是,李菁和柳成璜等人送李茂到开封就回去,可是根据一路上的情况看,留下二百人押送这些马匹有些吃力,李茂等人研究了一下,就决定李菁他们还是再送一程。
离开开封前,李茂到王府向周王辞行。周王问李茂等人啥时候往回返。李茂说:“本打算,窑岗的大队人马,把我们送到开封就直接往回返,可是经过一路的情况看,决定大队人马,还是要再送一程,或许到了徐州就可以回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