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沁水古道 (第3/3页)
物。”
陆成祥也说:“准备货物也要几天时间。最主要的是我们冬天上路,防寒的帐篷、扎营的物品都要备齐。”
阎伯驹说:“我们缴获的那些蒙古帐篷不正是好东西吗,这回都用得上。”
陆成祥说:“好东西是好东西,可是要占用好多马匹来驮着,这样就要少驮不少货物。”
听了陆成祥的话。大家都笑了,到啥时候陆成祥都要算计。
李云鹤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他就盯得特别紧。这迫击炮就是他感兴趣的东西。
迫击炮做得很快,当张知木看到迫击炮的时候,有一点时空错乱的感觉。这门迫击炮和以前见过的迫击炮太像了。不象就怪了,因为是照以前的迫击炮设计的。
这次试验时,张知木让李云鹤把李威叫了过来。李云鹤说:“这次试验的炮弹不能爆炸,主要是试验引信和试验炮弹到底打多远。炮弹里的装药全用同重量的土代替。”
由于不知道能不能炸膛,炮弹是放在炮口旁的一个架子上用一个木块卡着,李云鹤用一个细绳拴着那个木块,远远地躲到一个坑里,用手一拉绳,绳子把木块拉开,迫击炮的炮弹就滑进炮筒,“咚”的一声炮弹被射了出去。站在高处的李威高兴地大喊:“哎呀太远啊,有一里地。”
李云鹤一连试了五发,李威说落点都差不多。几个人就踏着雪向落点跑去。到了落点李云鹤大喊:“都别动炮弹。”
大家就也没动炮弹,李云鹤从身上拿出工具,将炮弹一个个拆开,检查一遍。李云鹤很窘丧的坐在了雪地上,原来他检查的结果是,只有两发炮弹的引信击发了。
张知木过来,说:“仔细检查一下没击发的原因。有两颗击发了就说明还是有希望的。”
李云鹤平静了一会,又给每个引信换了一种弹簧。重新又试了一次,结果五发炮弹有四发击发了。
李云鹤这回没泄气将引信的弹簧又换了一遍,再试结果五发炮弹五发全部击发。照同样的办法,又试了两遍,结果都是五发全部击发。
张知木对李云鹤说:“你要用一百发能爆炸的炮弹做试验。只要保证都爆炸了,你的炮弹才算过关。”
李云鹤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说:“我回去马上就做二百发炮弹。”
李威说:“你的炮弹能不能射的再远一点?”
李云鹤说:“照今天的情况看,0号装药就打这么远,加三个附加装药包打两三里地没问题。我们的迫击炮最多可以有三个附加装药。”
一会量距离的人回来了,人还没到跟前,就大声喊道:“三百米!”
李云鹤高兴地都要蹦起来。
李威在旁边看着迫击炮,问:“动动炮口是不是还能打远点儿。”
李云鹤挖苦李威说:“张总的物理课你没听吗?这炮口朝上四十五度角,射程最远。”
李威辩解说:“我看的你的炮口不像四十五度?”
李云鹤说:“不懂别乱说,没看见我那有一个垂线和角尺吗?”
李云鹤得理不让人,对李威说:“过来,今天我给你上上课。”
这下子李威可是虚心了,他服服帖帖的听李云鹤给他们讲迫击炮的基本原理,又告诉他如何调水平角控制炮弹的远近,调左右方向机控制方位。
李云鹤想试着打几炮,李云鹤没有炮弹了。气的李威是抓耳挠腮的,可是没办法,现在他可不敢得罪李云鹤,他觉得这迫击炮太好用,比他的弓雷弩雷都强,瞄准更方便。有了这家伙上阵打仗就太好了,想想李威都觉得来劲儿。
李云鹤只用三天时间就制作了一百发炮弹,这次还是用基本装药作试验,因为这次主要还是试验炮弹的引信的可靠性。
这次,李云鹤让李威过足了瘾,现在早就不用拉绳试验了,都是直接将炮弹送进炮口,然后蹲下等待炮弹发射。等李威放了几炮以后,这么试验就觉得不过瘾了,开始调整正炮口控制炮弹的落点了。慢慢的李威的炮弹落点越来越准。几乎李云鹤指出一个目标,李威不出三发炮弹基本上就能击中目标。这把李威兴奋得一边打炮一边大喊大叫。
令人兴奋地结果是一百发炮弹全部击发炸响。张知木虽然没参加这次试验,可是心里还是惦记着这件事儿。听李云鹤过来说一百发炮弹全部炸响的时候,张知木心情激动地拥抱了一下李云鹤,弄得李云鹤脸一红,他还没被男人拥抱过。
张知木说:“下面要试一下各级装药的射击距离,还要加大装药量,测试一下炮筒的强度如何。”
为了测试炮管的强度,李云鹤一连三次用两倍于二号装药***进行射击,检查的结果是炮管没有任何问题。
分别用1、2、3号装药射击,得出射击的最大距离分别是750米、1350米、1850米。
听到李云鹤的汇报,张知木告诉李云鹤,你还有一个很大工作量的工作,就是制作射表。这个射表简单地说就是炮在不同俯仰角、不同的装药时发射的炮弹落点距离炮口的距离,要制作出来一个表来,供炮手参考。当然,炮弹的射击距离还要受温度风向等环境因数影响,以后慢慢的各种修正参数都要制定出来。
李云鹤挠挠脑袋说:“天哪,那要用多少炮弹来实验啊。”
张知木笑着说:“不用所有的刻度都试验,中间也可用插值法算出来。不过更麻烦的是迫击炮的瞄准和指挥,这要等卢炳义带他们的学生一起来参加试验,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加搞出一套实用的系统来来。”
----------
推荐:“突击艇对峙三桅船,迫击炮大战回回炮。” --《南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