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治回家 (第3/3页)
李云鹤找了过来,告诉他们这回回来的不是一般货物,而是银车。这阎伯驹小眼睛一立说:“这个知木太不像话,这么重要的事,也没派一个有点分量的人回来。知木年轻,那个‘山鹞子’也跟着不明事理,也不帮着安排一下。”
看阎伯驹一直唠叨,黄玉坤说:“知木他们一定还有大事儿,不然他们不能这样安排。不过,这林风、魏祥我也注意了,是两个我们窑岗的老人了。人也稳重,这不是没事儿回来了吗。”
阎伯驹说:“他们回来后,就按一般货物,卸到库房。然后我们一些知己的人再搬到地下室去。”
黄玉坤说:“还是阎伯老道,就按阎伯说的办。”
当林风、魏祥的商队到了窑岗时,也是受到了隆重的迎接。林风和魏祥神色凝重的告诉黄玉坤,这车上拉的都是银箱,你检查一下,一件没少,所有的封条都是完好的。黄玉坤像没听见一样,指挥大家,把货物都卸到库房里。等大家都离开了库房,黄玉坤才对他们二人说:“现在不要声张,就当做是回来了一批货物。”
这二人才恍然大悟,觉得这个黄玉坤不是一般人,这么大的事儿,她竟然沉着自若,在外人面前象没事儿一样。
阎伯驹对又回来了两千多匹马非常高兴,见到马他就高兴。黄玉坤问他还有地方放这些马吗?他说只要马回来就有地方。
等安排好回来的人员,黄玉坤阎伯驹李云鹤叫来了林风、魏祥,这才仔细的验了货物,打开外包装后,看到所有的箱子上的封条,都完好,黄玉坤亲自一一进行了登记。因为张家口的四家商人,也怕银箱被别人动,都贴着自己的封条。
黄玉坤对林风、魏祥说:“你们二位为窑岗立一大功。你们真的辛苦了。”
这二位到了窑岗以后,跟着张知木南下北上见了世面,学了不少东西。这次终于有机会独立完成了一次重要任务。黄玉坤的赞许让他们二人觉得这次一路上的辛苦值了。因为黄玉坤不是一般人,胡玉坤的赞许,张总回来就会知道。
林风说:“能担此任这是大家信任我们,我们能获此信任是我们的荣幸。”
晚上,黄玉坤和阎伯驹、李云鹤安排人将这些箱子,都抬到地下室去了。一伙人整整忙了半宿,才把箱子抬完。这些箱子,黄玉坤没再打开,他要等张知木和陆成祥回来再打开看。黄玉坤就是这样一个沉得住气的人。不然这么多的银子,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定有无尽的诱惑力。
第二天一早,阎伯驹就又来找黄玉坤了。对黄玉坤说:“玉坤啊。有三件事儿要办。一是还要买草,第二是好要买布,第三件是还要盖房子,盖不了房子也要搭窝棚。”
黄玉坤说:“我看我们的草垛不少了。还要买草干啥?”
阎伯驹说:“现在的草勉强够用,可是如果再回来马匹就不够用了。到那时候天更冷了,再去买草就更困难了。再说现在的草也就是勉强够用,再多买点也没问题,草多点儿也废不了。”
“还要买布干啥?”黄玉坤问。
阎伯驹笑着说:“周围的被子都被你给买回来了吧。再回来人那上哪去买被子衣服。所以早点买布和棉花回来,都做成被子衣服。准备着吧,还要多准备点儿。”
黄玉坤说:“这个知名就是这样,也不考虑我们怎么办,就是把人往回领。”
阎伯驹说:“这些人对知木来说,可能比那些银子还重要。以后你就知道了,也就我这老头子,知道张知木的心里怎么想的。”
黄玉坤说:“房子现在盖不了了,就多买些木头搭一些窝棚吧。虽然比不了房子好看,可是冬天更保暖。再让李云鹤把暖气通进去,就更好了。”
“还有,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人了,这一冬天吃的也是问题,应该早点想办法。虽然粮食还够吃,可是人不能光吃粮食啊。”阎伯驹说。
黄玉坤说:“多亏我们今年搞的是青贮饲料,割下玉米高粱以后,又种了不少秋菜。我们还买了一些,如果不再增家人口的话,我看够吃了。”
阎伯驹说:“范成坤他们带回来的黄豆,除牲口吃一点儿之外,就别再动了。这些东西,冬天可以当菜吃。你还是做好还会回来人的打算吧。这次知木把林风他们派回来做这么大的事儿。昨天回去后,睡不着我就想,知木那边一定有大的行动。他活动的结果就是带回来许多银子马匹和很多人。”
黄玉坤叹了一口气说:“饥荒年间,这菜和粮食一样,在山西都是难买的。从南边运也不行了。汾河北上顶风逆流,船也走不了。再说也开始封冻了。”
阎伯驹说:“就是要陆运也要多弄点儿菜回来,不然等知木他们回来再弄更晚了。现在这边已经有了一两万人了,不做准备不行。”
“那就飞鸽传书,让潼关的人从南方买些菜回来。然后从陆路运过来。”黄玉坤说。
阎伯驹说:“他们买完我们可以去接,现在我们不缺人也不缺马匹骆驼。”
黄玉坤和阎伯驹商量完后,就安排人开始买回来很多木头杆子。好在现在窑岗这些人里面,也有不少泥瓦匠木匠,在陆琪他们的指挥下,这些人很快就在窑岗的岗下避风处,搭建了一排排木头简易房,这些房子里都搭建了北方的土炕。房子外面用土堆上,这样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李云鹤又把暖气管子从每个房间里通过,冬天这里就不冷了。
有些住在大教室的人,要求搬到这些简易房里住。黄玉坤也就同意了。
黄玉坤还安排李云鹤派人到山西各处去买回了很多棉花和布匹。
棉花布匹买回来后,黄玉坤又组织女人们做了很多被服褥子。还有一些服装。有些刚做出来的服装现在就给那些实在没有衣服的人换上了。
也多亏了阎伯驹和黄玉坤的提前准备,才让窑岗有能力安排下后面不断到来的人员。否则的话,很难想象冰天雪地里来了一群人,没吃没住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文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