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九章 暖暖秋风(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九章 暖暖秋风(二) (第2/3页)

孟子成名后吧。”卫夫人想了想,回答。

    “嗯,”谢道韫点点头,“孟母为子三迁,在当年,想必也没少遭人非议,若不是孟子后来有成,恐怕她也要成为一个笑话。”

    “恐怕是的。”

    “虽都在邹城,但她不过一个普通妇人,想必如此大费周章,也是生活得很不容易,甚至连个周围熟悉的人都没有了。”谢道韫淡淡说道,“换做寻常妇人,又哪里有勇气去做这些事呢?”

    “孟母刚强,实为典范。”卫夫人缓缓说道。

    “嗯,若不是她三迁,又如何能给孟子一个合适的学习成长环境呢?有时候想想,恐怕我也是做不到这一点,”谢道韫顿了一下,“我今日来,夫君与我谈起您的故事,总觉得您或许有她一半的刚强。”

    “为何是一半?”卫夫人觉得有趣,问道。

    “孟母为了孩子,宁愿委屈了自己,四处奔波,恰如您今日,为了师叔,而困局京城。这是一半。”

    “可孟母最终为孩子选择了一个真正适合他的地方,您却没做到,这是另一半。”

    “没做到?”卫夫人疑惑。

    “是啊,”谢道韫微微一笑,“孟子少而好学,天资聪颖,故孟母为其寻到一处适合他的地方。”

    “若是孟子少而好武,体魄威猛而力大,那去这学宫所在,倒不如个武馆了。您说是吗?”

    “人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有最大的能力,这话没错。”卫夫人点点头。

    “所以,我觉得您没做到,”谢道韫缓缓说道,“您是为了师叔留在京城的,所为的,是他能在这群官荟萃的地方,多学一些,多理一些。”

    “可师叔是您的孩子,您难道不了解他?他本就志不在此,又如何学的好?”

    卫夫人叹了口气,“我当然明白,可江夏那边……”

    “师公,”谢道韫婉言相劝,“世上之事,强求不得,师叔不适合此道,强求又能如何?就像王家,大哥很适合官场,可我夫君就是不行,这就是天意。”

    “师叔不适合此道,您心里是最清楚的,不然您又何必拒绝爹爹的好意?不就是担心他才不配位,反招祸患吗?”

    “至于江夏那边,如今这一辈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等下一辈,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了,非要逼着人去做官?”

    “师叔年纪已经上来了,他若是真适合这条路,早就飞黄腾达了,难道您困居在此多年,还要让您的孩子也困守在此一辈子吗?”

    “孟母为孩子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他的路,并决然遭受那些非议,只为扶助孩子,您到今日,还不打算,让师叔去走适合他的路吗?”

    “还是,”谢道韫笑了笑,“您并无孟母的勇气,生怕去会稽,被人嘲笑,还要依靠徒弟?”

    “就算您真的想让师叔为官,那么真正能教他这些官场之道的,是这些京城里,并无亏欠,不会真心诚意相待的官员们,还是琅琊王氏呢?”

    “您觉得,他去会稽,和爹爹一处,学到的多,还是在京城,与人虚以为蛇,学到的多?”

    ……

    王凝之到底是没混上一顿晚饭。

    坐在街上的酒楼里,吃饱喝足,才问道:“你是怎么跟师公说的,她居然肯答应你,去信给爹爹?”

    谢道韫笑了笑,“我只是觉得,以往你们把重心放在师公身上,恐怕是舍本逐末了。”

    “你是说,师叔?”王凝之皱了皱眉。

    “师公困居建康,为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师叔,她心中担忧,若是让师叔去了会稽,按照师叔那个本就淡薄名利的性子,更加没有进取之心。”

    “可她没想到的是,或许只有在会稽,师叔看着爹爹行为处事,才能更有进益。”

    “师公肯为了师叔而留在京城,自然也会为了师叔而离开京城。”

    王凝之点点头,拱了拱手:“夫人聪明过人!”

    “又作什么妖!”谢道韫白了他一眼,“其实我也没什么把握,师叔去了会稽就会更好,但我想,在会稽,不论是师公,还是师叔,总会过得好一些。”

    “那是自然的,”王凝之笑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