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刀万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刀万剐 (第3/3页)

谢道韫笑了起来。

    “小看人,你这绝对是小看人!”王凝之气的兜圈子,愤怒地说道:“过几日去当值,我就要大发神威,你看着吧,用不了几天,整个京城都会知道,我王凝之,相当不凡!”

    “好好好,我的夫君是中郎将,昔日那诸葛孔明,周公瑾,也是一样的官职,非常厉害了,除了没什么实权,绝对是面子大大的,”谢道韫温言安稳,站起来,把他拉到床边,两人坐下,这才又说道:“可是夫君,太后与你说这些,你觉得可信吗?”

    “应当可信,”王凝之想了想,“我实在找不到,她这么费劲儿,诅咒自己的孩子,当今陛下,甚至搬出先帝和成帝来,就为了骗我陪读,有什么价值。”

    “可是,”谢道韫皱眉,“线索实在太少了,就算是当初那六人,也不过就是先帝昏迷时候的一句话而已,真假难辨,更遑论其他。”

    “褚氏本就算不得高门大户,太后孤身在宫里,也难查到更多了,不过想来,能在宫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几位陛下下手,能力这么大的人,其实也不算多。”

    “嗯,我还真是没想到,原来宫中,还有如此秘闻,”谢道韫叹了口气,“居高而临寒,便是如此了。”

    “你看看这个,太后给我的,那六人的信息。”王凝之又回到桌边,拿过来从宫里得到的一摞纸,递给谢道韫。

    谢道韫接过来,“太后还真是小心,居然把这些东西,藏在佛经里,是担心被人发现她在查什么吗?”

    王凝之点头,“她似乎对人人都有防备,生怕有人察觉到。”

    “小心无大错,”谢道韫翻开来看,慢慢念到:

    “司马晞,元帝第四子,母王才人。过继给堂伯叔父武陵王司马喆为嗣子,太兴元年,受封为武陵王。咸和初年拜散骑常侍,后出任左将军,……咸康八年受遗诏作顾命大臣,获加授侍中、特进,次年又领秘书监。永和元年,进位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无多文采,喜好军务事,善用兵,为桓温所忌,二人难容。性易怒,暴躁……”

    “司马昱,元帝和简文宣太后郑阿春之子,清虚寡欲,擅玄学。永昌元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玡王,咸和九年,迁任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升任抚军将军兼领秘书监……永和七年,共王羲之,拒桓温于宣城。”

    “庾冰,咸和二年,历阳内史苏峻拒绝朝廷征召并起兵进攻建康,引发苏峻之乱,庾冰不敌,于是弃郡而逃奔会稽……今庾氏不如前,历阳郡太守庾希为庾氏主事人,其人……”

    “何充,初得江州王敦赏识,为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治下。迎娶明穆皇后之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咸康八年,于成帝病榻前,拒庾冰之建议,不愿先帝即位,曾言……与庾冰及庾翼,素有嫌隙,互为敌对,及至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其的位委于其子庾爰之,何充拒……,永和二年正月己卯日,何充逝世……永和七年,其侄女何仪,嫁于琅琊王氏,王玄之为妻。”

    “诸葛恢,起拔于元帝……建兴元年,任会稽太守……永和元年逝世,其子诸葛甝,嗣爵,官至散骑常侍……”

    没用多久,谢道韫便看完,放在一边,说道:“官职一类,我们都可自己问到,不过这里面,有些倒是古怪,镇军大将军与征西军大将军素来不和,世人皆知,却从未有人知道,是当年丹杨尹刘惔,在拒桓温升任失败,被会稽王拒绝后,找他相谈,这才让司马晞相抗桓温的。”

    王凝之点了点头,“太后所给的这份儿东西,里头有许多秘闻,恐怕连我爹,都不清楚其中事情。”

    “自然是不知的,就连何充大人的子侄,都被查个干净,可见太后用心细腻,只是信息太多,又牵涉甚广,时日长久,一时之间,难以选择,只能徐徐图之。”

    “我可没那耐心,打算想个法子,早点儿处理了,咱们就撤。”

    “你要怎么做?”

    “先等个朋友来。”王凝之笑了笑。

    紫笔文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