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逸闻轶事(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逸闻轶事(一) (第2/3页)

    黄秋娘喉间哽了一下,从实道:“早起,照例去甘露殿为皇后娘娘请了平安脉,回去遇着静嫔娘娘,便在路边聊了会,最后,还去千秋殿给贵妃娘娘开了副药!”

    “贵妃?”德妃面露不屑,嘴角衔着一丝讥笑,“她怎么了?又是偏头风的毛病?”

    黄秋娘道:“是!”

    德妃目露轻蔑,道:“后宫诸事冗杂,素来千头万绪,难以处理,想是累着了吧?”

    黄秋娘低眉耷眼,不敢接话。

    陈窅娘见状,打圆场道:“黄司药,娘娘这几日不知犯了哪门子煞,周身疼痛,尤其是每日进了申时,当真坐不舒坦、站也不舒坦,你快把把脉,瞧瞧是什么缘故?”说着,凑到德妃眼门前,利落地收拾了炕桌的金银、珠玉等玩弄之物。

    黄秋娘慢腾腾起来,从徒弟手中接过药箱,抠开机括,取出脉枕,然后低头道:“得罪了,娘娘!”

    德妃心领神会,缅起袖口,露出玉藕似半截胳膊,压向脉枕。

    黄秋娘跪在地上,翼翼伸出手指,往德妃关寸一搭,把了脉,然后又抬起双眸,观察了德妃面色,最后才语速缓慢道:“恕奴婢冒犯,娘娘这病,当是夏日过度贪凉,食多了凉饮,或久伤取冷,汗出当风,以致风湿侵袭,滞留肌表,最后正邪相争,乃至周身疼痛。”

    德妃一边听、一边回忆,笑道:“倒让你把出病因了,本宫夏日里确实过分贪凉了!”

    黄秋娘垂着头,默默不语。

    陈窅娘从旁道:“既确定了病因,也知病状,还请黄司药尽快开药,也免得娘娘难熬!”

    “娘娘底子硬,受害未深,如今单服一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即可药到病除!”

    德妃越听越高兴,不禁望向神色宁静的黄秋娘,垂询道:“本宫从未听过这汤药,可有什么说头?”

    “此方乃前朝秘方,以轻清宣化、解表祛湿而闻名。方中麻黄一味,解表发汗,用以宣散肌表的风湿,杏仁一味,用以宣利肺气,辅助麻黄之力,薏苡仁一味,甘淡、微寒,既可渗利除湿,又制约麻黄的温性,以免麻黄助热化燥之势,甘草则有和中之效。”黄秋娘平视着罗汉床的横板,一字一板,语调平缓说着。

    德妃欣然点头,吩咐道:“窅娘,你带黄司药下去写药方,并打发人送黄司药回去。”

    “诶!”

    陈窅娘应承着,帮黄秋娘收了家伙什。

    黄秋娘感激地望了她一眼,转头带着徒弟向德妃行礼,然后,施施然出了寝殿。

    到了外面,陈窅娘笑道:“不妨去我房里坐坐,顺便将方子写了!”

    “那敢情好,就怕打搅了你!”黄秋娘担心道。

    陈窅娘落落大方道:“不妨事!”说着,快步走到前面,引黄秋娘过了画廊,往后头去。

    黄秋娘犹豫一瞬,转而跟了上去。

    忽忽天色将晚,落日余晖,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甘露殿,重楼广厦,灯火通明,许皇后惦记着太子,特意治酒办席为李璋庆生。

    刘安人见主子难得高兴,事无巨细,全打理得妥当,不想太子居然迟迟未到。听了这消息,刘安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徘徊失措,站在殿外,走来走去,东张西望。

    良久,昏沉夜色之中,终于出现了几团人影。

    刘安人惊喜交加,连忙向夜幕中看去,只见李璋神色紧张,一心忙似箭两脚疾如飞,身后跟着的宦官黄门明显矮了一头,有些跟不上,喘吁吁跑着,尽力追赶。

    殿外恭候的一众宫女、黄门瞧见李璋,纷纷跪下,磕头行礼。

    刘安人欠了欠身,再度抬头,李璋已急匆匆进了正殿,于是她长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道:“幸甚,这要是错过了,皇后娘娘岂不是白忙活一场?”说着又望向下首的东宫宦官洪亮,问:“太子殿下怎么无缘无故迟了?刚刚从何而来?”

    洪亮低头,声音宽亮道:“太子心里念着呢,不承想陛下临时传召,太子始料不及,只得先去太极宫面圣,聊了有一个多钟头吧,许丞相和几位尚书有事求见,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