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八章 如何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八章 如何选择? (第2/3页)

都有可能通过上面两点威胁到大唐,一旦大唐出现战争或者内乱的,高句丽就可以随时干涉大唐。虽然还有西南方向的吐蕃、南诏等,但相对于其他番邦王朝来说,高句丽实力相对弱小,所以更好对付,毕竟柿子要挑软的捏!】

    【所以李二选择优先攻击高句丽无疑是正确的决定,而历史也会证明李二的选择是正确的!】

    李世民认真听完李祐的心声,内心别提有多高兴了!

    哈哈,朕终于是做正确一件事情了,等等,为何朕要说终于?

    哎,被李祐这小子贬低久了,都搞得朕有些不自信了!

    对于李祐的分析,李世民很想摆手叫好,但作为帝王的自我素养,让他克制住了冲动。

    其实李世民想要先打高句丽的原因根本没有李祐分析的那么多,完全是因为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四征征高句丽都失败了,自己只要一次灭掉高句丽,那么将会给自己带来无限声望!

    隋朝两皇帝在高句丽丢的面子,就由朕给讨要回来!

    而李祐的心声无疑让李世民的思路更加清晰,内心也更加坚定!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一众文武大臣还在三三两两的讨论、争执,李世民大手一挥,朗声道:「好了!你们都不要再争论了,朕决心已定!」

    「吐蕃那边以安抚、警戒、防御为主,令左武卫大军、右武卫大军开始集结,择日兵发辽东!」

    李世民气势全开,帝王气息笼罩整个大厅!

    除了李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外,其他大臣皆是躬身低头。

    「谨遵陛下旨意」

    李世民看着群臣拜服的样子,很是满意,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灭掉高句丽,为大唐开疆扩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心里更加得意了!

    ….

    就在这个时候。

    李祐却是幽幽叹息一口气。

    【李二的选择是没错,但很可惜啊!这次征伐高句丽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如隋炀帝一般!】

    【希望的种子却长出失败的果实!】

    【而且这还很可能是李二一辈子的遗憾!】

    嗯!!??

    我擦!

    你小子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

    居然结果是失败的!你怎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快做决定了!

    李世民整个人都傻了,搞什么鬼啊!

    说选择打高句丽是正确的选择,接过现在又说征讨高句丽会失败!失败的征伐是正确的选择?你玩我呢!

    要不是有这么多大臣看着,李世民觉得自己一定爆锤李祐一顿!

    哎~

    刚刚朕就怀疑为啥李祐这小子这么认可自己选择征伐高句丽的决定,感情在这里等着自己啊!

    不过高句丽区区一小国,如今大唐兵锋正盛,良将辈出,怎么可能输?

    李世民的好奇心达到顶峰,悄悄看向李祐。

    而李祐也并没有然他失望。

    【失败原因之一:粮草的供应缺乏,这其实不用

    讲太多,唐朝距离高句丽较远,因此唐朝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属于远距离作战,进行远距离作战的前提是要保证粮草的供给充足,正所谓「辽东道远,粮运艰阻」,而这也是隋炀帝失败的原因。】

    【失败原因之二:高句丽地区天气较为恶劣,高句丽的位置在华夏的东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高,高句丽的气候是十分寒冷的,冬季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也开始的较早,书上记载高句丽地区「季秋草枯,辽塞寒烈」,高句丽的军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已经能够适应这种天气状况,但是唐朝的军队士兵大都是中原人,他们很难适应如此恶劣的天气,承受不住如此寒冷的状况,因此其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大降低。】

    【失败原因之三:高句丽地势易守难攻,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说,十分具有优势,书上记载,高句丽地区「多大山深谷,无原泽」,因此高句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高句丽人民依山谷而居,周边多为山脉,因此高句丽城内的许多建筑也都是建在山上,很少有平原地区,高句丽在进行城池的建设时,也是按照地势而建,这样的建设既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