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兄终弟及,杀子传弟! (第2/3页)
李祐依旧是站在武将这边,身后便是卫国公李靖、河间王李孝恭等人。
和上次有些不一样的是,汉王李恪这一次站在了李祐边上,而且还一脸笑意的看着李祐,这让李祐心里直犯嘀咕。
随着所有参加早朝的官员到位,李世民也在宦官王令的陪同下,来到皇位上坐下。
“诸位爱卿,今日朝议,有什么事情可以开始了!”
李世民话音刚落。
魏征便手持笏板,走出班列,沉声道:“陛下,臣有奏!”
“准奏!”
“陛下,臣以为太子李承乾既然被废,储君之位空缺,应
^0^当早立新储君!此举对我大唐有利,也能让天下百姓安心!”
说完,魏征跪在地上,匍匐在地,再次重申道:“请陛下早立太子!”
此话一出。
整个太极殿顿时安静下来。
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保持中立的大臣早就料到有这一步了,因此并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发言!
而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吏部尚书王珪、霍国公柴绍等人则是摩拳擦掌,而阴弘智也是一脸兴奋!
李世民感受到大殿内波诡云谲的氛围,神色淡然,如今这局面他早就预想到了,随即微微一笑,点头道:“魏爱卿,说得有理,这立储一事的确该好好商议一下了!”
“陛下圣明!”
魏征起身,说完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任务已经是完成了,接下来就看其他人表现了,至于谁当上太子,他并不是太关心,不过若真要让他选一个的话....
…
魏征在退回到位置上之后,目光看向了燕王李祐,心里暗想,不知道燕王可有准备。
而文官序列站位靠前的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对视一眼,两人已然明了过来,这一切都是陛下在下棋啊!
不过他们并未站队任何一位皇子,所以今天的朝堂,主角必然不会是他们两个,只需要闭口不言,带着耳朵倾听就是。
最为着急的还是长孙无忌,如今太子李承乾已经被废,要想长孙家长久不衰,那就还得再推出一位太子来。
长孙皇后一共生下了三位嫡子,分别是废太子李承乾、卫王李泰、晋王李治!这三位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支持者只能从这三位当中选,不过李承乾已经被废,暂时已经失去资格提名太子,长孙无忌还不会傻到让李世民恢复刚刚被废的太子,而李泰从小就和长孙无忌疏远,对他根本没有舅侄感情,甚至还一直记恨他只关心李承乾而不关心他,若是支持李泰,等李泰登上皇位之后,他的下场绝对好不了!
如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和李泰更像是对立关系!
所以,看似有多个选择的长孙无忌,此时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如今才三岁的李治!
长孙无忌手持笏板,离开班列,来到大殿中间,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晋王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又勤勉好学,可立为储君!”
话音刚落。
文官班列当中,又走出一人,正是礼部尚书王珪!
“陛下,臣以为晋王虽有万般好,但终究只有三岁!如此年幼,怎可立为储君?”
说完,王珪又一脸讥讽的看向长孙无忌,“长孙大人,你这般提议,当真是为大唐江山、为天下百姓、为陛下着想?”
面对王珪的质问,长孙无忌很是淡定,仿佛早就有所预料一般,“王大人如此言语,想必心中也有太子的人选了吧?”
“不知王大人认为那位皇子担得起太子之位呢?”
闻言,王珪笑着道:“这还有什么疑问的么?立卫王为太子,最适合不过了!”
“卫王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学、品德具佳,更是勤学好问、仁孝皆备,立这样的皇子为储君,于国于民、于江山社稷都是极为有利!”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王珪说完,立刻就有好几位支持卫王的大臣站出来符和!声势极大!
“臣认为汉王李恪文韬武略、才高辩悟,最类陛下,定是一位英明之君,可立为太子!”
霍国公柴绍站出来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