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东京城乱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东京城乱象 (第2/3页)

着臭了?”李元惜收回长刀,没好气地问,小左噘嘴:

    “过了桥,上了岸就好了。这是东京,肯定和咱们那小地方不一样。”

    客船靠岸,小左告别船家,小跑着追上快步流星的李元惜。

    岸口停泊着十余艘商船,十分繁忙。一个个光膀子的精壮脚夫抵头弓腰,背负商品,在河上商船与陆上牛马骡车间匆忙往来。

    临岸的八通街正热闹,乐棚影戏、说书讲史,一溜的瓦舍尽情铺陈开去,前有喷火吞剑的杂技,后有撼天动地的相扑,上有成串成片的灯笼,下有摩肩又接踵,凡是能落个脚的地方,都有小贩摆摊吆喝。

    李元惜和小左原本想找家赁马店,尽快去住处歇息,没想到这八通街一旦扎进去就出不来,刚躲过了一个怀抱瓷器的大食人,又差点被卖香辣素粉羹的泼了泔水。刚避过一个卖卦的张大仙,又被卖药的张七圣布幡遮了眼,总不能好好地走几步。

    “这交通怎么比咱们延州还差呢?”

    小左被独轮车刮了腰,被几人轮番踩脚,最后又被某个桌角撕了衣衫一角后,抱怨起来。在过于拥挤的人流中穿行,她一心一意,只想跟紧李元惜,不要走丢,其他的,一点消遣游玩的心情都没有了。

    “你只看到东京繁华,可这繁华背后引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乌烟瘴气。”

    李元惜语气中暗含着几分讽刺,见小左是真不高兴了,便给她简略分析:“延州是军事重地,加上集中管理的二十万兵卒,人口才只有五十万,街道治理已是个天大的难题,连知州府的后院墙下都经常被倒垃圾。东京是国都,又是经济中心,我听船家讲,人口少说也超过一百五十万,几乎是延州的三倍,数历朝历代之最。这百万人的吃喝拉撒,你倒想想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小左一听,哭丧着脸,缠住李元惜的手臂:“姐姐,范大人给你指的生路,是不是故意要捉弄你啊?要不,你给都水监上书一封,请辞吧?”

    “好啊,反正京城纸醉金迷,我压根不想来,更不想伺候安逸之徒!”李元惜握刀在手,故意吓唬小左:“辞官后,我先把你卖给怡春苑,拿钱盘个场子。这样,我就可以用这把杀人无数的刀,安心做个街头杂耍。等你哪天生下个不知爹爹的小崽子,我就领他做我的收钱童子,再把胸口碎大石的武艺传授给他。”

    “姐姐,过河拆桥,好没人性啊!你可别忘了,来东京的这一路,你的一杯水一口食,可都是小左伺候的!”

    “伺候有什么了不起?你把我的三年任期一下子弄没了,我就真舒坦了!”

    “这我可做不到,你只能熬,兴许熬到头了,你就又能回延州,去做你最喜欢的老本行了。”

    小左越是可怜地想掉泪,李元惜就越想逗她,主仆两个,嬉戏打闹,出了八通街,已是一身汗水,于是去街头最大的赁马铺子租赁了马匹,往外城去。

    大宋都城不比长安方正,分个一百零八坊和东西二市的,街道也不如长安城规整,笔直如削,直角交错。东京城内,没有坊市界限,不但城墙不端正,街道也不平直,斜街、斜巷随处可见,好像故意给外乡人设置的迷宫般,若不是有向导引路,主仆两个转到年底,也不一定能摸到街道司的台阶。更何况李元惜对方向总不是很敏锐,走错道是常有的事。

    外城西面,分布着街道司、堤岸司、都水监等几个执掌环境治理的办事衙门,街道司所在的富柳巷巷道并不平直,七拐八绕,总算在巷末尽头见到了一破旧寒酸的建筑,檐上杂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