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7章 粮食的重要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7章 粮食的重要性 (第2/3页)

后期各国已经不在缺粮,主要还是各国调整了战略。

    一是因为诸国他们实行的是养兵策略,当时一个士兵后面就有六个后勤兵。

    二是他们还实行精兵的政策,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前面那个士兵死了以后,后面的六个就会有一个直接顶上去,然后就会有人再补充进去。国家发生战争以后,只要年龄适合,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作战。

    除了前线的战士,后方没有上战场的士兵,也要和百姓一样去参加农业的生产。养兵、精兵、士兵参加生产,极大保证了粮草的充足。

    这其实就是商鞅所提出的变法措施,这也使得秦国的实力越发的强大,而战争的后期,也只不过是秦国的兼并战罢了,各国已无力抗衡。

    而在三国的时候,曹阿瞒就认识到了粮草的重要性,他在初建势力的时候,就收留那些流民来为他种庄稼。而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会先屯粮,有了保障打仗就不用担心没饭吃了。而蜀国,他们屯粮是非常晚的,所以后来武侯攻打魏国的时候,粮草总会出现问题。

    古代很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粮草就成了关键所在。在官渡的战役中,阿瞒就是派人烧了袁绍乌巢的粮仓,这才赢了,才有了后来统一北方,能够认识到关键所在,才有了胜利。

    上次大秦能与安息等四国大战一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秦国早就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肉干。更不用说食品厂生产的大量方便食品。

    大战的胜利更离不开强大的后勤,这是保证打赢战争的保证,更不用说上次大战可是远征。

    粮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一种基本的生活物资,但是对于一个政权来说,粮食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

    从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我们往往可以看出,古代粮食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到政治。

    杨子墨破天荒的来到粮食司就是利用粮食的重要性达成秦国的战略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