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墙缝里的电台 (第3/3页)
才被窝瓜捏成一摊灰的那本笔记里面,到底写着什么了。
李绿蚁好像一点也不意外,似乎从刚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
窝瓜见两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顿时紧了紧脖子“干啥子?干啥子?本靓仔卖身不卖艺,可辱不可杀的。”
靓仔长,靓仔短,靓仔硬了又不管。
靓仔给我买粉底,我让靓仔顶到底。
WWWII时发电报的电台与现在广播的电台不一样在于,广播电台需要把声音播出去,所以必须有麦克风以及把声音信号调制成无线电信号的调制器等,而且广播电台只需要发信号,不需要接信号。
发报机发的是简单的机械产生的点划信号,不需要麦克风等设备,并且发报机是双向的既要发又要接。并且发报机还可以有将点划信号打到纸带上的辅助设备,广播电台是没有的。
而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台。当时的电台主要靠的是无线电波来传播信号,其特点是几乎完全没有定向性,以及较慢的传播速度。当时的电台由于不具备定向性,基本就是类似于今天的城市广播电台,它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并非是点对点,而是面对面。这种方式造成的问题十分明显,那就是谁都能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甚至只要你把自家电台的波段,调到与对方电台相似的波段,你就能收到他们发出的信号。但是你能不能破译就不一定了,因为敌人大多时候并不会使用明文来进行通讯,所谓明文,也就是按照标准的摩尔斯电码进行发送。是经过密码机加密过的,这就涉及到最主要的加密部分。
没错,被窝瓜一巴掌捏碎的,不是别的,正是对应于电台的译码本,不论是接收信号,还是发送信号,都需要一个译码本,而现在人家将最重要的东西都跟电台放在一起,交到你手上了,居然还被窝瓜一巴掌捏碎了??
井琼霜现在想将窝瓜的脑瓜仁一起捏碎掉,以此告慰自己愤怒的心情。却在看到窝瓜那怂成一团的模样后,将视线从窝瓜身上移开:算了,对这个活宝也没什么可说的。
电报员在接收到电报的时候,收到的并不是一串文字,而是一串排序不同的符号,这就是摩尔斯电码。而密码本的作用就是让电报员将这串符号和密码本上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文字。密码机的作用就是将密码本上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字母进行打乱,这就是WWWII时期的电报加密,被称为复式替换密码,其他加密方式还在其中掺杂暗语,例如盒子(指伤员或者物资)等。虽然截获方可以进行盲猜的方式破译,但是这种方式的工程量十分的大,并且敌人也经常会定期更换密码本防止泄露情报。反复盲猜的方式无疑是十分耗费精力的,并且对于采取复式替换密码加密方式的密码机,这种简单粗暴的盲猜破译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得知了对方密码机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对方会如何对符号进行打乱处理,这样就可以轻易的进行对照得出敌方所传递的情报。最典型WWWII中的一个实例,那就是恩尼格玛机。
恩尼格玛机采用的就是所谓的复式替换密码,主要依靠其内部的转子进行打乱,加密 处理。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必须各自拥有一台密码机,同时按照一样的程序进行设置,这样双方才能进行通讯。D军的各个部队对恩尼格玛机都是不同的设置,并且拦截方想要对其进行破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几乎有几千万种可能。
所以盟军在WWWII中对恩尼格码机的研究项目十分重视。因为只要把恩尼格玛机研究透了,盟军也可以像D军的接收方一样获得D军情报。盟军最初在1941年获得了D军军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实机,是由E国海军在捕获的D军潜艇U110上找到的。盟军随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破解和分析,最终在1943年左右完成了全部工作。加上上文所讲的传输部分,再结合得知了D军的密码加密方式,自1943年开始盟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到D军情报。这就是如何截获电报的方式。
在战争时期,大和号前往冲绳进行所谓的玉碎特攻作战时,是有一艘M军潜艇发现了大和号的踪迹的,可能是过于自信,M军潜艇并没有将电报进行加密,直接用明文的方式向司令部发送大和号动向,这一电报由于发送时与大和号距离不远,也被大和号截获到并且得知,随即大和号认为隐藏航迹已经毫无作用,便径直开向了冲绳赴死,这也是战争中少数明文电报的例子。
就像女人经常问男人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我你会有什么感受?
答:就像炒菜没了盐。
问:好有文采,你的意思是说失去了我生活索然无味吗?
答:不是,我的意思是再去买一包。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窝瓜把电台配套的译码本捏碎了怎么办?
答:把他的天灵盖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