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弃车 (第2/3页)
微敛双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实在是太过时了,然而可以想象,这已经是WWWII时期最先进而精良的设备。
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事物的展现姿态,说来是很值得玩味的。
将那些东西推下去,速度的确隐隐约约快了一丢丢,然而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提升,因为还是没有甩掉后面那群行尸,而那群行尸也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执着的追着这辆绿皮火车,想要甩掉他们十分困难。
不过当那些东西被推落下去之后,的确也给行尸造成了不少的障碍,有一部分行尸被绊倒爬不起来,结果就被后面他的伙伴踩踏上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倒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减少质量,减少质量——
现在看来,减少质量的效果并不明显,窝瓜的抱怨传到李绿蚁的耳朵里,井琼霜摆摆手“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质量的‘量’,还没有达到一个点。”
英雄所见略同。
“但是所有的重物都扔下去了,还能有啥好扔的?”
井琼霜将视线在窝瓜身上转悠了一下:其实要是有可能,她想把窝瓜这个体型与食量一个顶八的扔下去,但是又看到窝瓜那好大一坨畏畏缩缩,想想还是算了。
窝瓜见井琼霜的眼神飘忽不定,而且总往自己身上转,顿时害怕的“你你你,你想干什么?”心里却想着:你敢欺负我,我又不怕死,一命换一命怕什么?老子有保险。
不好,受益人好像填的就是我自己的名字,不行,本靓仔不能在这里死。
本靓仔才不要逐月而去,本靓仔要月亮奔本靓仔而来,却窝瓜没有想到,月亮奔你而来还叫什么月亮?那他妈是陨石,专门来取你狗命的。
井琼霜淡淡移开双眼,对李绿蚁道“最多可在不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抛弃几节车厢?”
李绿蚁早有预料井琼霜会这么问,直言的“火车中除了火车头与操作员之外,其余的皆可分开,不影响运作,不过鉴于第一节我们所搭乘的车厢只能并排容得下两个人,或者是只能容得下窝瓜一个人,而且刚才窝瓜又搬了一箱冲锋枪的子弹占座,所以理智上是保留两节。”而且万一发生什么特殊情况,留下两节车厢也好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这样一来事情就很明显了:两节车厢,抛去五节,一定能极大程度上的减少质量,并且还能提高速度,更重要的,减少摩擦力的拖后腿,说不定能就此甩掉后面那群鬼东西。
说干就干,井琼霜与窝瓜折腾着从最后爬到前面,这方面窝瓜与井琼霜都没什么经验,而且火车又不能停,一旦停止后面那群东西就会如跗骨之疽一样跟上来,而即便如此,他们与火车同时保持匀速,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随时随地潜藏在暗处,等着给人致命一击。
早期的传统火车列车是由一至三节机车牵引若干车厢或车皮组成,现代的新型火车已经出现了多节车厢自带动力的动车组列车。
TRC时期,Z、J、Muscovy三国在东北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争夺,也从另外一面显现了C国铁路发展的曲折。中东铁路原是由沙俄在C国东北境内修筑的一段铁路。该铁路最早由Muscovy控制,1922年SL成立后改为中苏共管。1929年张学良试图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结果东北军败给了SL红军。30年代,J国侵入东北后,SL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NZH。1945年后,SL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C国政府。
对于C国的火车来说,连接车厢与车厢的都是自动挂钩,而车厢大多用自动挂钩,只有部分25T型客车和BSP型客车用的是紧密车钩! 挂车时,两车挂钩对准后慢慢撞击即可挂上;摘钩时,提动手柄撞击挂钩下方的装置即可实施分离。有的车辆是提动上方的链条,如DF7G型内燃机车和部分货车。
挂钩将车厢牢牢的拴在了一起,一节车厢会有两个这样的车钩,车钩具有连接,牵引以及缓冲的作用,如果想把两节车厢连接起来,先将两节车厢放在同一轨道上,再用火车头推着一节车厢去撞击另一节车厢,这时在两节车厢的钩头部位里面的钩舌会牢牢的锁在一起,并且钩锁会立即封闭,除非铁路工人用工具从外部打开车锁,否则它们是分不开的。
通过撞击两个车钩就牢牢的锁在一起,并且中间还有一些空隙,这是为了让车厢之间能有一个缓冲的空间,即使是列车突然刹车,车厢也不会直接互相撞击。现在的21世纪高铁与地铁上我们安装的是更为先进的密接式车钩,这种车钩就取消了车厢间的缝隙,因为它要保证列车在停车时,车厢不会自由的发生位移,从而准确的与站台对接。
李绿蚁擦了擦汗: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将五节火车车厢抛弃,而且还不能使其落在铁轨上,否则再次经过时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发生意外,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