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走投无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走投无路 (第2/3页)

颤都没颤一下,窝瓜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这是什么玩意,居然连炸药都炸不开?

    李绿蚁打量了一阵,发现这一堵门出现的实在奇怪,难道在那水银池之后,这里的通向居然是一条死路吗?

    卓子衍在石壁上敲打了一番,又端着枪搜寻了一阵,也摇了摇头,意思是这种情况他也无能为力。

    李绿蚁忽然摆手“各位,别泄气,你们别忘了,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遇到许苇航呢。”

    是啊,还没有遇到许苇航呢。

    窝瓜当即趾高气昂的“简单,我们将这里再走一遍,那许苇航一定就藏在这里的什么地方,打不开这个石壁,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窝瓜转过身,急急忙忙的又仓惶跑去,这次彻底查了每一个角落,虽然墓道很长,需要花15分钟才能走完,但是此次敲敲打打的情况下,硬生生花了半个小时,最后三人有些累的靠在墙角,窝瓜不信邪,眼前一亮的“我知道了,那小子一定是变装成尸体,藏在了那些尸体的群中。”

    窝瓜又火急火燎的将每具尸体都翻过身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照这架势,他要是发现不了一个喘气的,恐怕连心肝脾肺脏都得给许苇航翻出来。

    卓子衍看着李绿蚁陷入沉思的样子,“我觉得,如果不查清楚这些尸体的死因,搞清楚许苇航的脚印忽然消失的缘由的话,我们也无法离开这里。”

    李绿蚁心中以为许苇航还在这片空间内的可能很小,因此倒并没有窝瓜那样的势头,将每一块青砖下面都翻了个遍。

    几人又回到了墓道最开始的地方,便是墓门前,李绿蚁拿出碳粉笔在地上划着什么,窝瓜不放弃的钻入牛角尖,一定要找出个什么东西来佐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情况下,卓子衍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以逸待劳。

    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一天,窝瓜还是毫无所获,李绿蚁的种种假设也被自己一一推翻,不由有些沉闷起来。

    最后累虚脱了的窝瓜在地上扇风,一边扇风一边骂骂咧咧“可恶,这小子到底跑哪去了,这地方虽长,但是也就这么大,我都前前后后找了十回了,怎么这小子就是不出现呢?”

    李绿蚁撑着脑袋凝神不解,卓子衍见状道“我听闻朱元璋所布的明孝陵,其所特有的神道布局,使得考古队当初虽然发现了朱元璋的墓葬何在,但是僵持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主墓室和朱元璋的正身。”

    明孝陵所特有的神道布局形式,完全依山势地形作迂回曲折的布置,这也是我国历代帝王陵中唯一不是直线的神道。它不仅不在陵墓中轴线上,而且因形随势,螃曲折。我们今天看到的明孝陵的各组建筑,从孝陵起点的下马坊,一直到独龙阜的陵园主体建筑,本应为一中轴线,却是因为明孝陵神道梅花山横亘其中,使得神道、石人、石兽等建筑,不得不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孝陵大门。这样从平面上观察,孝陵主体从大金门经神道直到宝城,孝陵布局呈“北斗七星”的复杂形状。

    当然这种几乎是绝迹的的陵墓格局,也是因为古代帝皇“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愚民手段所操控的。

    但是——

    “如果并非不是没有路,而是如那明孝陵一般,我们是被什么东西掩盖住了自己的眼睛,也许我们可以从方腊这个人的性格入手,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卓子衍的想法也是一条思路,但是李绿蚁心里总感觉,这一切的谜题,一定要先解开这些尸体为何而死。

    窝瓜插嘴的“他还能有什么想法,他肯定是想让我死呗。”

    李绿蚁因为窝瓜这句话,忽然脑袋一清“没错,窝瓜你说的没错!”

    窝瓜扇风的动作一顿“啥?”

    “我想到这些尸骨的死因了,方腊的目的,你们看此地,阴气森森,毫无风水格局的布置可言,因此我猜测,这个地方,原本应该是在计划之外的一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可以当做一个临时的安置所,也就是,殉葬长廊!”

    阴宅中的住所也称为明堂,按距离穴场的近远,可分为内明堂和外明堂,又称小明堂、大明堂,另有中明堂。穴前是小明堂——龙虎山,即穴左右侧邻近的山,里面是中明堂——案山,即穴正前方的山,内是大明堂。

    凡山势缓和,平平结穴,龙虎环抱、近案当前的,是内明堂。内明堂不可太阔,阔则不能藏风;又不可太狭,狭则气机局促,穴不显贵。好的内明堂的标准是宽窄适中,方圆合格,不敬侧、不卑湿、无圆峰内抱、无流泉冲破、不生恶石。外明堂在内明堂之外,山势急迫,垂下结穴,龙虎与穴相登,前案较远。好的外明堂不可狭窄,还需四山环绕而无空缺,外水曲折,远远朝来。内明堂贵团聚,不宜开阔;外明堂贵开畅,不宜逼。正是风水先师所云:“内外明堂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