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专心后勤 (第2/3页)
的行政划分,这都属于江南河北行省,都归于宿州、归德府。
别看傅友德先后跟过李二、李喜喜,又跟着投靠明玉珍、陈友谅,但是在这些人手里,他基本上都不算特别受重视。
也就是到了朱元璋手底下,傅友德才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哪怕现在只是颍川侯,在功臣之中也只排在第二十九位,但是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傅友德的资历浅。
如今的大都督府都督同知是宋国公冯胜,随后就是傅友德、吉安侯陆仲亨、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江阴侯吴良、南雄侯赵庸。
所谓同知,就是左右都督的副手,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把手’。
傅友德其实很尴尬,他不算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但是能力出众,这也是军中被认为仅次于常遇春的猛将。
指了指旁边,马寻说道,“正好我对军中有些事情不太了解,还望颍川侯赐教。”
虽然傅友德是一个脾气极其刚烈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毫无情商,“国舅过谦了,我知无不尽。”
想要和马寻处好关系的淮西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是当初跟着皇帝南略定远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中还有很多人和马寻几乎没有往来呢。
对于傅友德这些人来说,想要和马寻成为‘朋友’,近乎是一种奢望。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帝后以及太子对马寻的喜爱,也能看得出来这位国舅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马寻就开口问道,“傅大哥,我就是想要问问甲胄的事情。我看史书,宋时的纸甲好像箭矢难透,也轻便,为何现在军中不用?”
傅友德就说道,“天雨地湿,这些都让纸甲不好保存。再者就是纸甲这东西,很多将士不愿穿,觉得不保险。陛下在南方起兵,纸甲不适合我们用。”
马寻一下子也理解了,虽然纸甲算是经历过证明的,但是那就是在两宋时期,元朝到明初的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太喜欢纸甲。
铁甲有很多不便是真的,可是到底是钢铁啊,穿在身上也有安全感。
而纸甲的话,就算是防御力不俗,不过很多人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这是纸,即使比较厚,归根到底还是纸。
看着马寻,傅友德继续说道,“当年我随陛下在鄱阳湖大战,水师的将士们都不愿穿纸甲。”
马寻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水师的将士喜欢穿纸甲,自然就是因为轻便。
这个时期的水战,很多时候就是跳帮,是从一条船跳到另一条船,这时候就体现出甲胄轻便的好处了。
马寻笑着问道,“傅大哥,听说鄱阳湖水战的时候,你也是操轻舟冲击陈友谅的大船,你穿的是什么甲?”
“肯定是重甲啊!”常遇春忽然插话说道,“我里头穿锁子甲,外头套着重甲,再裹一件罩衣。他也差不多,都是穿着重甲。”
马寻看了看常遇春和傅友德,感慨说道,“也幸亏你们体型雄伟,要不然就给甲胄压垮了。能驮得动你们的战马更难得,还能载着你们身先士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