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封功臣 (第2/3页)
这一次文官系统的就是李善长封国公,刘伯温和汪广洋封伯爵,简直不值一提。
“还是小弟讲规矩。”常遇春扭头对马寻说道,“前两年上朝都乱糟糟的,上个朝还跟打仗一样。”
马寻也觉得自己做了点小事,“没规矩不成方圆,那肯定不行。现在早朝这规矩多好,看着就井然有序。”
也是马寻脸大,他在这边交头接耳,还在夸奖上朝的规矩完善了。
太子朱标出现了,带着一众皇子们身穿冕服出现。
众人也是纷纷行礼,朱樉等人倒是难得出现在文武百官的面前,不过大家的注意力显然还是在太子身上。
当朱标领着百官上朝后,朱元璋也升殿了。
看着满朝文武,朱元璋开口说道,“,朕今日定封行赏,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朕已经筹备两年,只是此前北伐未结束,才等到今天。”
“在创业之初,天下扰乱、群雄并起,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有心于建功立业的,往往无法以驭下,所以他们都败亡了。”
“朕本无意天下,今日成此大业,是皆天地神明之眷佑,也是诸位功臣辅佐。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被坚执锐,征讨四方、建功立业,朕都记在心里!”
朱元璋更为严肃了,说道,“今天下既定,报以爵赏。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
随即朱元璋起身,指着汤和说道,“汤和,他与朕是同乡,自小便相识,虽然屡建功劳,不过嗜酒妄杀、不遵法度。哪怕朕从军是他相邀,他也只能封侯。”
汤和跪的恭恭敬敬,不只是不敢有半点抱怨,也是因为早就心里有数。
随即朱元璋看向郭兴,“你不奉主将之命,不守纪律,虽有功劳,未足掩过。不足以封公,你可有异议?”
郭兴自然不敢多说什么,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
朱元璋再次看向廖永忠,“你在鄱阳湖有大功,乃至随朕过江,朕见你操舟据敌,以为奇男子。只是你指使儒生妄测朕意向,你可有不服?”
廖永忠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现在心里已经不是当初的激动了,而是有些紧张。
很多的勋贵都紧张起来了,因为朱元璋的大封功臣有些‘别开生面’。
他居然将这些即将封爵的人功过一一点出,大家过往的一些经历,皇帝全都记在心里,现在更是记在诏书上、铁券上。
比如说冯胜现在就有些害怕了,去年他私自带军的事情就是被皇帝记在心里了,现在也是在‘昭告天下’。
朱元璋随即看向徐达和李善长,“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
“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勋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
李善长封韩国公,位列诸公之首。徐达封魏国公、常遇春封郑国公,邓愈封卫国公,李贞、李文忠父子同时被封为曹国公,冯胜自然是宋国公了。
朱元璋也看向马寻,说道,“马寻,皇后之弟、太子娘舅、徐王独子。早年虽无功劳,然医治中宫、国本,功勋卓著。后世之君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